什么是青霉素

什么是青霉素

1、什么是青霉素

青霉素類抗生素是β-內酰胺類中一大類抗生素的總稱,由于β-內酰胺類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療指數最大的抗生素。

青霉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針劑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霉素之后,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青霉素藥理作用是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結構與細胞壁的成分粘肽結構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與后者競爭轉肽酶,阻礙粘肽的形成,造成細胞壁的缺損,使細菌失去細胞壁的滲透屏障,對細菌起到殺滅作用。

2、青霉素的主治范圍

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包括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紅熱、蜂窩織炎、肺炎、化膿性關節炎、產褥熱、敗血症等;B組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新生兒重症感染和成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敗血症等;C組、G組、F組鏈球菌感染等;以上感染青霉素G均屬首選。

其他鏈球菌如肺炎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和其它D組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均應根據敏感試驗結果決定是否選用青霉素G。

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散發或流行性腦膜炎或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可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應根據敏感試驗結果選用青霉素G或其他抗菌藥物。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白喉、炭疽病、破傷風、放線菌病等青霉素G有效,但應同時應用抗毒素治療。對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及其他螺旋體引起的疾病可用大劑量青霉素治療。

3、青霉素的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肌內注射,每日80萬~200萬U,分3~4次給藥;靜脈滴注,每日200萬~1000萬U,分2~4次給藥。

小兒常用量:肌內注射,2.5萬U/kg,每12小時l次給藥。靜脈給藥,每日5~20萬U/kg,分2~4次。

新生兒劑量:1次5萬U/kg,肌內注射或靜脈給藥,出生第1周每12小時1次,>7天每8小時1次,嚴重感染每6小時1次。

早產兒劑量:第1周3萬U/kg,每l2小時1次,2~4周時每8小時l次,以后每6小時1次。

使用青霉素的禁忌

1、青霉素不宜與鹽酸四環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E、磺胺嘧啶鈉、三磷酸腺苷、輔酶A等混合靜滴,以免發生沉淀或降效。

2、由于青霉素可抑制某些肝臟酶的活性,因此可干擾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鈉和雙香豆素在人體內的生物轉化,可增強甲苯磺西脲、苯妥英鈉的作用,對雙香豆素和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均可增強。

3、嬰兒、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妊娠末期產婦慎用,哺乳期婦女忌用。

4、氯霉素與青霉素一般不要聯用,因氯霉素為抑菌劑,而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聯用可影響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而降效。但這一問題尚有爭論,意見不一,因兩者聯用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混合感染及顱內感染臨床效果好。

5、口服或注射給藥時忌與堿性藥物配伍,以免分解失效。

應用青霉素注意事項

1、要到有搶救設備的正規醫療單位注射青霉素,萬一發生過敏反應,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在注射過程中任何時候出現頭暈心慌、出汗、呼吸困難等不適,都要立即告訴醫生護士。

2、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醫院觀察20分鐘,無不適感才可離開。

3、不要在極度饑餓時應用青霉素,以防空腹時機體對藥物耐受性降低,誘發暈針等不良反應。

4、兩次注射時間不要相隔太近,以4—6小時為好。靜脈點滴青霉素時,開始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鐘以不超過40滴為宜,觀察10—20分鐘無不良反應再調整輸液速度。

5、如果當天有注射青霉素史,在家中出現頭暈心慌、出汗、呼吸困難等不適,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