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的概述

1、定義: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2、發病部位:

全身。

3、傳染性:

無傳染性。

4、高發人群:

無人群限制。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1、多尿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腎小球濾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達3000至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數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數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從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飲

由于多尿,使體內丟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現多飲,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飲不解渴。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的症狀。

3、多食

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從體外補充,加上體內葡萄糖利用障礙,引起饑餓反應,故出現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4、消瘦

由于體內胰島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結果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體重減輕或出現形體消瘦。

5、疲乏

主要為肌無力,與代謝紊亂、葡萄糖利用減少及分解代謝增加有關。

糖尿病的病因病機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于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致性不到50%。

1型糖尿病發生常與某些感染有關或感染后隨之發生。常見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發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決定。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現一般認為是具有強烈的遺傳或為多基因遺傳異質性疾病,環境因素有肥胖、活動量不足和老齡化等。其發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雖2型糖尿病具有遺傳異質性,但大多數伴2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征性表現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障礙和肝臟葡萄糖產生增加。

中醫解釋

本病是綜合性的致病因素,尤與嗜酒、喜食膏腴和過度精神緊張有關,三者綜合發病者較多。不論情志、房勞、厚味、嗜酒等因素,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機制為積熱傷陰,陰虛火旺,耗損肺、脾(胃)、腎諸臟,熱傷肺陰,肺液干涸,敷布失職,多飲而煩渴不止;邪傷胃陰,胃火熾盛,消谷善飲,肌肉消瘦;熱邪傷腎,腎陰虧虛,精氣不足,固攝失權,精微不藏,多尿而頻,或有甜味,或如脂膏。此三者其始雖異,其終則同,最后損傷肺、胃、腎陰液,而致成本病。

糖尿病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爾/升,和/或餐后兩小時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后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

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的并發症

糖尿病主要表現為其并發症,腎病(腎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眼病(視物模糊、視網膜病變)、腦病(腦血管病變)、神經障礙(足部壞疽、四肢酸痛麻木)、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皮膚病(皮膚瘙癢、皮膚感染)、性障礙(陽痿、月經不調)、呼吸系統疾病(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結核)等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身體虛弱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的防治方案

1、預防方法

預防糖尿病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在平時要做好血糖檢測,定期血糖檢測可以及時發現血糖濃度的遺傳,一旦發現血糖異常就可以及時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2、治療方法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措施。無論哪一型、病情輕重、用什么藥物治療,均應通過飲食治療減輕胰腺的負擔,降低過高的血糖,改善症狀。飲食治療的原則首先是合理控制膳食的總熱量。

適當的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對肥胖者有助于減輕體重。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