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

灰指甲的概述

1、定義

甲癬,俗稱“灰指甲”,是指皮癬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癬菌、酵母菌及非皮癬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見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損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遠端側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淺表白色型,此型病變從甲的兩側或遠端開始,繼而甲板下發生感染。

2、別稱

甲癬、鵝爪風。

3、發病部位

指甲。

4、傳染性

有傳染性。

5、高發人群

糖尿病、免疫低下、營養不良、年邁等群體。

6、科室

皮膚科。

灰指甲的典型症狀

1、灰指甲的典型症狀

肉眼查看,甲板變得混濁,不透明,甲板增厚,可以比正常甲板厚出1~3倍以上。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澤,嚴重的甲板上可有溝、裂、嵴、不規則的斑點,呈蟲咬狀,甲彈性差,易破碎。甲板被破壞的碎屑脫落后可呈污灰色,褐色,白色,黃色,黑色等。

2、灰指甲的分類

依真菌侵入部位的不同,甲癬可分為兩種。

2.1、甲下型甲癬:真菌從甲側緣或前緣侵入,沿甲板向后發展,形成松瞻的角蛋白碎屑,堆積于甲下,使甲增厚,凹凸不平,翹起,甲板與甲床分離,前緣盤如蟲蝕狀,殘缺不整,久之甲板全部被破壞。

2.2、淺表型白色甲癬:真菌從甲面侵入,形成不整形白色混濁斑,久者亦常致甲板變形、增厚、變脆。受累指(趾)甲多少不一,輕者1~2個,重者大部分或全部指(趾)受累。一般無自覺症狀:病程緩慢,如不治療,可多年不愈。

灰指甲的病因病機

發病原因

糖尿病、免疫低病人易患病,甲損傷為誘發因素,特別是美甲時對甲板及甲小皮的損傷常為致病菌的入口。致病真菌為皮膚癬菌(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小孢子菌屬)、念珠菌(假絲酵母菌)及非皮膚癬菌類真菌。[1]其中,紅色毛癬菌為最常見,須癬毛癬菌、指間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犬小孢子菌等皮膚癬菌占第二位。念珠菌屬最常見的為白色念珠菌,其它種如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也可致病。除此之外,柱頂孢、曲霉、青霉、帚霉、鏈格孢霉、鐮刀菌等絲狀真菌也可引起甲真菌病。

發病機理

定植在甲板、甲下的真菌在甲受輕微外傷后進入甲板進行生長繁殖,它們一方面將甲組織作為營養源,另一方面破壞甲的正常結構,造成成各種主觀及客觀的甲損害。 家族史、潮濕環境、營養不良、免疫低下等為易感因素,外傷、特別是不當的美甲、應用公共修甲工具、穿公共拖鞋等可感染該病。

病理生理

真菌在甲板生長后可分泌蛋白酶分解角質,破壞甲組織,導致甲形態、質地、顏色改變,其代謝產物可刺激甲小皮、加床、甲皺襞等組織,形成一系列病理改變,嚴重者可致血管炎,引起指端壞死。

灰指甲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輔助檢查

取甲表面、甲下碎屑、甲組織進行真菌鏡檢常可發現真菌菌絲和孢子,可以協助診斷,但不能確定致病菌種;將上述組織置于培養基進行培養,經過2-4周,可分離出致病真菌,這樣有利于制定治療方案。病理檢查發現菌絲和孢子時可確診,為診斷甲真菌病的金標準,注意病病理時同時做真菌培養。

鑒別診斷

典型甲真菌病不難診斷,不典型病人、二十甲均破壞時診斷較難,應和甲扁平苔蘚、銀屑病、細菌甲、慢性濕疹、先天性厚甲進行鑒別。

灰指甲的并發症

灰指甲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甲真菌可隨著搔抓而接觸到身體其它部位發生各類皮膚癬如手足癬、體股癬等。甲癬的治療不規范,即使手腳癬治愈,也極易受甲癬的再感染而前功盡棄。

灰指甲的防治方案

1、灰指甲的預防方法

要養成良好的跟人衛生習慣,平時勤洗腳,勤換襪,鞋襪經常暴曬,保持干燥養成。不要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等,因為真菌是會互相傳染的,這是防止間接感染的關鍵所在。要弄好環境衛生,不給致病真菌創造生長繁殖的外部環境,如避免住房擁擠、潮濕,注意室內通風換氣,被褥常曬,床單、襯衣褲常洗。

2、灰指甲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常用的方法包括用小利刀刮除松脆病甲,或挫薄增厚的病甲,然后涂10%碘酒或30%冰醋酸溶液,也可把病甲浸于10%碘酒或鵝掌風特效藥中,堅持治療幾個月后,即可生出新甲。治療嚴重的灰指甲,還要內服灰黃霉素幾個月。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