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氣

噯氣的概述

1、定義

噯氣(belching)是胃中氣體上出咽喉所發出的聲響,其聲長而緩,俗稱“打飽嗝”、“飽嗝”,是各種消化道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多伴有噯氣症狀。自胃部上升的氣體或酸性液體導致噯氣(呃逆)發生,伴有典型的響聲。噯氣可因不同病因在持續時間和響度上發生改變。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使人們對功能性胃腸病(FGI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羅馬III標準中將功能性胃十二指腸疾病的症狀分為3類:功能性消化不良、噯氣和惡心嘔吐。噯氣又分為:吞氣症和非特異性過度噯氣。

2、症狀部位

胃。

3、症狀科室

消化內科。

4、常見病因

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

噯氣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傷寒指掌》卷三引邵仙根謂:“噯氣者,因氣抑遏不宣,上逆作聲而噯氣,每有飽食之后而作者,可知其因于胃氣郁滯也。”

多因脾胃虛弱,胃氣不和,或夾氣、食、痰、火,致使清氣下陷,濁氣上泛而噯氣。也有因肺氣不降而噯者。治宜和胃降逆為主。

胃虛者,旋覆代赭湯;脾腎虛寒者,理陰煎;胃虛氣滯者,十味保和湯;胃有宿食者,曲術丸、保和丸;胃寒飲食難化者,養中煎或理中丸;胃虛夾痰者,和胃二陳煎;胃有痰火者,星夏梔子湯;肺氣不降而噯者,蘇子降氣湯。

方隅認為:噯氣“治法俱宜開郁行氣而兼清痰降火之劑,如二陳湯加樸、附、山楂、炒連治之可也。”(見《醫林繩墨》卷二)。

噯氣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噯氣的檢查方法

開始體格檢查,首先采集患者重要的體征。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姿勢。是否對腹部加強保護。患者可以坐定還是走來走去。檢查呼氣味。接下來,做腹部檢查以明確有否腹脹或蠕動波,聽診腸鳴音以及其運動特征。然后觸診腹部有無包快、壓痛、肌緊張和腹脹。

2、噯氣的診斷鑒別方法

出現噯氣的情況一定要特別留意噯氣可解釋的病因。詢問患者是否是在喝碳酸飲料后出現噯氣,是否是在吃完東西后立即或幾個小時后出現噯氣,嘔吐或服用制酸劑后是否好轉,改變體位等。判定患者是否同時伴有腹痛和胃灼熱。如果是,讓其描述其部位、持續時間和強度。也要詢問其最近是否有體重減輕,食物減退、胃灼熱、惡心、嘔吐。是否注意過排便習慣的改變,躺下的時候有否呼吸困難。

噯氣的危害

調查顯示,噯氣經久不愈很容易引起泛酸、上腹部不適、腹瀉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經常噯氣不止會讓患者自身感覺很尷尬,嚴重影響個人形象。經常噯氣的患者會伴有腹痛、進行性加重、腹肌緊張、拒按、嘔吐等症狀的發生;長期噯氣還會伴有明顯消化不良、納差、消瘦等情況的發生,應該引起患者的注意。

噯氣的防治方法

1、噯氣的預防方法

進食時細嚼慢咽、少吃口香糖、少吸煙、慢飲水,少飲碳酸飲料和啤酒,保持口腔濕潤、及時調整假牙,不做干咽動作。餐后或有上腹部飽脹時應餐后百步走,及時站立位伸展一下自己胸部和腹部讓氣體能夠排出;嬰兒吸奶不要過量,及時抱直、立位和輕拍背及時讓氣體噯出。平臥時可采用膝胸位將胃內氣體排出。減少容易產氣的食物攝入:各種豆類如黃豆、綠豆、豌豆等;蔬菜如大白菜、西蘭花、蘆筍、洋蔥等;淀粉類如土豆、山芋、芋頭、玉米、小麥和麥麩等;水果如梨、蘋果、桃子、李子等;牛奶及含有奶的各種食物制品,注意觀察上述食品食用后是否增加噯氣,如有明顯噯氣盡量少食用。研究發現大米是很少產氣的淀粉類食物,噯氣頻繁者應多食大米少食雜糧。

2、噯氣的治療方法

臨床上消除暖氣的方法有很多,當嬰兒出現暖氣時,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喂點熱水。將嬰兒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的撓癢,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暖氣即會自然消失。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神經放松,暖氣也就消失了。

暖氣的按摩治療:

2.1、摩腹:以一手掌面貼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緊貼于該手背,雙手重疊,順時針方向揉3~5分鐘。

2.2、按摩內關穴:以拇指指端按摩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處)3~5分鐘。

2.3、指壓足三里穴:用手指指端壓揉足三里穴(兩腿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處),每日2次,每次3~5分鐘。

2.4、治療燒心、噯氣的方法以指壓胸骨和肚臍連接線中央的“中脘穴”,頗具效果。一邊吐氣一邊用拇指在此用力強壓6秒鐘,重復5次時,胸部的難受感就消失了。

2.5、壓“第三厲兌”穴。第三厲兌穴位于腳第三根趾頭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之間,使用前面的要領,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壓,如此重復3次即可。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