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病毒嗎

大腸桿菌是病毒嗎

1、大腸桿菌是病毒嗎

當然不是,大腸桿菌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組成的細胞壁,只含有核糖體簡單的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有擬核,總之是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菌和病毒要區分開。

大腸埃希氏菌(E. coli)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DAEC),大腸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G-)。

2、大腸桿菌基因型的基本概念

野生大腸桿菌(E.coli)的基因組DNA中有470萬個堿基對(bp),內含4288個基因。E.coli基因組中還包含有許多插入序列,如λ-噬菌體片段和一些其他特殊組分的片段,這些插入的片段都是由基因的水平轉移和基因重組而形成的,由此表明了基因組具有可塑性。利用大腸桿菌基因組的這種特性對其進行改造,使其中的某些基因發生突變或者缺失,從而給大腸桿菌帶來可以觀察到的變化,這種觀察到的特征叫做大腸桿菌的表現型(Phenotype),把引起這種變化的基因構成叫做大腸桿菌的基因型(Genotype)。具有不同基因型的菌株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這些不同基因型特性的菌株在基因工程的研究和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3、大腸桿菌的主要基因型

大腸桿菌的主要基因型包括:與基因重組相關的基因型(如recA、recB和recC等)、與甲基化相關的基因型(如dam、dcm、mcrA、mcrB和C、mrr和hsdM等)、與點突變相關的基因型(如mutS、mutT、dut、ung和uvrB等)、與核酸內切酶相關的基因型(如hsdR、hsdS和endA等)、與終止密碼子相關的基因型(如supE和supF)、與抗藥性相關的基因型(gyrA、rpsl和Tn5等)及其他與能量代謝、氨基酸代謝、維生素代謝等相關的基因型。基因工程中,經常使用的大腸桿菌幾乎都來自于K-12菌株,也使用由B株和C株來源的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兔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大腸埃希氏桿菌是中等大小桿菌,其大小為1~3um×0.5~0.7um,有鞭毛,無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需氧或兼性厭氧,生化反應活潑、易于在普通培養上增殖,適應性強。本菌對一般消毒劑敏感,對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等極易產生耐藥性。

治療方法

螺旋霉素,每天每千克體重20毫克,肌肉注射;多粘菌素E,每天每千克體重0.5~1毫克,肌肉注射; 慶大霉素,每千克體重1~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以上三者交替應用或合用效果更好); 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 恩諾沙星,每千克體重0.25~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3~5天。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應與補液同時進行。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