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概述

1、定義

脾胃不和(incoordination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指氣機阻滯,脾胃失健,以脘腹痞脹,或胃脘嘈雜,食少納呆,或食后腹脹,噯氣腸鳴,大便不調,脈弦等證候。治療以調和脾胃為原則。

2、症狀部位

脾胃

3、症狀科室

中醫內科

4、常見病因

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

脾胃不和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脾胃不和是脾胃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對立統一的失調。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常見于胃脘脹滿、疼痛、腹脹、嘔吐、噯氣、泄瀉、口味異常、便秘,以及現代醫學的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胃不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脾胃不和的檢查方法

中醫望聞問切來辯證,結合西醫消化道鋇餐透視。

2、脾胃不和的診斷鑒別方法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經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谷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食欲減退與食后腹脹同時并見,脘腹脹痛甚或腹瀉,噯氣,惡心,嘔吐等症;因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見泄瀉,甚則小腹脹墜、脫肛等。

脾胃不和的危害

長期脾胃不好會影響一個人的氣血生化,還會引起脾氣虛。如果這種受損是以氣虛為主,氣虛就是大家常說的中氣不足。在氣虛的基礎上,它會損及陽氣,引起脾陽虛,具體可表現為人很怕冷,胃中冷痛,稍微進空調房,或吃點生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等。

除此之外,脾胃不好還可引起非常多的其他疾病。在消化系統里面,包括常見的胃炎、潰瘍、消化不良,以及一些腸易激綜合症和炎症性腸病等都可能由脾胃不好所引起。而其他的系統疾病,中醫認為只要病機相同,那么很多疾病都可以由脾胃不好引起。

脾胃不和的防治方法

1、脾胃不和的預防方法

調節情緒:日常生活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穩定的情緒對于預防肝胃不和都是有幫助的。

規律的作息時間:規律的作息時間能夠幫助大家提高身體免疫力,對于預防身體疾病的出現,防止肝胃不和都有顯著的功效。

對相關部位進行按摩:肝胃不和的人可以多給太沖穴進行按摩,具有祛肝火,養肝溫胃的功效。因此肝胃不和的預防措施當中,經常對太沖穴進行按摩是非常不錯的。

清淡飲食:清淡的飲食對于身體保健非常有好處,因此預防肝胃不和的人也要少吃重口味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脾胃不和的治療方法

治療以調和脾胃,開胃醒脾,和中理氣、養益脾胃為原則。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