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

導讀: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它的生長環境與什么因素有關呢?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小編為你揭曉。

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 微生物的特點

微生物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

每一種微生物都有其最適溫度,無論是繁殖還是生存,都有其特定的溫度,如果溫度變化輕則影響其正常生活,重則使其死亡。

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最適宜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6-30℃,最高溫度在37-43℃,當溫度低于10℃時,微生物將不再生長。

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每提高10℃,微生物的代謝速率會相應提高,COD的去除率也會提高10%左右;相反,溫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會降低10%,因此在冬季時,COD的生化去除率會明顯低于其它季節。

微生物除了需要營養,還需要合適的環境因素,如溫度、pH值、溶解氧、滲透壓等才能生存。如果環境條件不正常,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甚至發生變異或死亡。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

生長是微生物與外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一定限度內環境因子變化會引起微生物形態、生理或遺傳特性發生變化。但超過一定限度的環境因子變化,常常導致微生物死亡。反之,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通過自身活動,改變環境條件,以適合于它們的生存和發展。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1.微生物的營養

微生物要求的營養物質必須包括組成細胞的各種原料和產生能量的物質,主要有:水、碳素營養源、氮素營養源、無機鹽及生長因素。

2.溫度

各類微生物所生長的溫度范圍不同,約為5℃~80℃。此溫度范圍,可分為最低生長溫度、最高生長溫度和最適生長溫度(是指微生物生長速度最快時溫度)。依微生物適應的溫度范圍,微生物可以分為中溫性(20~45℃)、好熱性(高溫性)(45℃以上)和好冷性(低溫性)(20℃以下)三類。當溫度超過最高生長溫度時,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迅速變性及酶系統遭到破壞而失活,嚴重者可使微生物死亡。低溫會使微生物代謝活力降低,進而處于生長繁殖停止狀態,但仍保存其生命力。

3.pH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適應范圍。細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pH適應范圍是在4~10之間。大多數細菌適宜中性和偏堿性(pH=6.5~7.5)的環境。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應保持最適pH范圍。當廢水的pH變化較大時,應設置調節池,使進入反應器(如曝氣池)的廢水,保持在合適的pH范圍。

4.溶解氧

影響生物處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好氧微生物處理的溶解氧一般以2~4mg/L為宜。

5.有毒物質

在工業廢水中,有時存在著對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害作用的化學物質,這類物質我們稱之為有毒物質。其毒害作用主要表現在細胞的正常結構遭到破壞以及菌體內的酶變質,并失去活性。在廢水生物處理時,對這些有毒物質應嚴加控制,但毒物濃度的允許范圍,需要具體分析。

微生物的特點

1體形微小。結構簡單

2.代謝旺盛,繁殖迅速

微生物體積雖小,但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如大腸桿菌的比表面積可達30萬。因而微生物能與環境之間迅速進行物質交換,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謝速率。從單位重量來看,微生物的代謝強度比高等生物大幾千倍到幾萬倍。如在適宜環境下,大腸桿菌每小時可消耗的糖類相當于其自身重量的2000倍。1kg酵母在24h可使幾頓糖全部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3.適應性強,容易變異

微生物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特強,這都是為了保存自己,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有些微生物體外附著一個保護層,如莢膜等,這樣一是可以作為營養,二是抵御吞噬細胞對它的吞噬。細菌的休眠芽孢、放線菌的分子孢子等對外界的抵抗力比其繁殖體要強許多倍。有些極端微生物都有相應特殊結構蛋白質、酶和其他物質,使之能適應惡劣環境。 一方面,由于微生物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大,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大,因而受環境影響也大。一旦環境變化,不適于微生物生長時,很多的微生物則死亡,少數個體發生變異而存活下來。利用微生物易變異的特性,在微生物工業生產中進行誘變育種,獲得高產優質的菌種,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

4.種類多分布廣

微生物在自然界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生物類群。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微生物近10萬種,現在仍然以每年發現幾百至上千個新種的趨勢在增加。它們具有各種生活方式和營養類型,大多數是以有機物為營養物質,還有些是寄生類型。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類型之多,是動、植物所不及的。分解地球上貯量最豐富的初級有機物——天然氣、石油、纖維素、木質素的能力,屬微生物專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