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1、意识变化: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时间可决定脑损伤的严重程意识状态的改变是脑功能改变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不仅要看伤员受伤当时的Gcs评分,更应注意Go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性意识障碍,始终是继发颅内血肿重要的早期表现。尤其注意意识清醒思者的超早期意识变化。

1.2、头痛与呕吐:频繁的呕吐,进行性加重的剧烈头痛,为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一般头部伤后早期头痛,多表现为局限性或以伤部为主,若头痛扩散到整个头部或双额、颈、颈枕部、双眼眶部且加重,伴有眼球肿胀,畏光,特别双眼胀痛加重,应怀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1.3、头部体征:着力点有巨大血肿者,应疑有颅骨骨折,而在着力点以外出现肿胀,尤其在枕顶部着力。颖肌腹膜下肿胀常提示颖部有骨折,可能并发有硬度外血肿;颈后肌肉肿胀,强迫头位,耳后迟发性淤斑,常提示枕骨或颈骨岩部有骨折,应注意后颅窝血肿。

2、颅脑损伤的检查

2.1、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包括正位、侧位和创伤部位的切线位平片,有助于颅骨骨折、颅内积气、颅内骨片或异物诊断,但遇有伤情重笃病人不可强求。颅骨线性骨折时注意避免与颅骨骨缝混淆。

2.2、MRI检查: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塞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3、颅脑损伤的诊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伤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眼部征象、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小脑体征、头部检查、脑脊液漏合并损伤。另外要考虑影响判断的因素如酒后受伤、服用镇静药物、强力脱水后、休克等。颅脑损伤早期诊断除了根据病人的致伤机制和临床征象之外,还要选择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首选CT扫描。

颅脑损伤如何预防

1、高危群体应注意保健,按医嘱服药,减轻诱发因素。

2、患者家属应加强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起伏和超常运动。

3、对有严重休克或呼吸困难疑有梗阻者应就地就近抢救,待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转送,切忌仓促搬动及远道转送。

4、转送过程中,为防止昏迷病人因误吸入呕吐物、血液、脑脊液引起窒息,应将头转向一侧,对确认无颈椎骨折者可托起颈部,另一只手压前额使之尽量后仰。必要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转送。并注意途中随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

5、对于烦躁不安者,可予以适当的四肢约束,在引起烦躁的原因未解除前,慎用镇静剂。

6、四肢和脊柱有骨折的病人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在转送前应做适当固定,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

7、陪送的医护人员在转送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及意识的变化,情况紧急时随时停车抢救处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饮食护理

颅脑损伤后清醒、无吞咽困难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伤后第一天一般需禁食,如无呕吐可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如无咀嚼和吞咽困难可逐步过度到软食。颅脑损伤后如需手术治疗,术前应禁食10~12小时,禁饮6~8小时,以免因麻醉或手术过程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颅脑损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清醒后如无呕吐等不适,可进食流质、并逐渐过度到半流质、软食,早期胃肠功能未恢复时尽量少进食牛奶、豆浆及含糖类食物,防止产气过多而引起肠胀气。

颅脑损伤后昏迷24小时或手术后昏迷24小时,应予鼻饲饮食以保障营养的供给。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早期(72小时)采用鼻饲流质不仅可以起到营养支持的作用,还能保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能促进伤后腹腔中胃肠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恢复,还可以节省肠外营养的开支。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