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的概述

1、定義

克拉霉素又名甲紅霉素,是紅霉素的衍生物,上世紀90年代初由日本大正公司開發成功,并以商品名Clarith注冊。爾后,大正公司首先將其技術轉讓給美國雅培公司生產;1990年在愛爾蘭、意大利上市,1991年10月獲FDA批準定為IB類新藥上市,商品名Biaxin,1993年以Klacid在中國香港上市,在歐洲和亞洲的商品名為克拉仙,目前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上市,市場用量穩步增長,并在臨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克拉霉素及其片劑、目前生產的劑型還有顆粒劑、分散片、緩釋片、注射劑和干混懸劑。

2、別稱

克拉仙; 克拉紅霉素;6-0-甲基紅霉素A;6氧甲基紅霉素;甲紅霉素;甲氧基紅霉素;克紅霉素;

3、成份和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丙酮或乙酸乙酯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4、是否處方藥

克拉霉素顆粒屬醫保處方藥。

5、儲藏和有效期

遮光,密封保存。

克拉霉素的功能主治

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似,對胃酸穩定,對革蘭陽性菌作用更強,對部分革蘭陰性菌、鏈球菌屬、支原體及衣原體等均有抗菌活性。對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葡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支原體等有效。臨床主用于支氣管炎、肺炎、咽喉炎、扁桃體炎、支原體肺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牙周炎、百日咳、猩紅熱。

克拉霉素具有高效、口服易于吸收,對酸穩定性好的特點,該藥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強,對酶穩定,在血清和肺組織中濃度高。臨床證明體內活性是紅霉素的6~10倍,是交沙霉素的14~35倍。并以改善生物利用度為特征,組織和細胞內分布極好、半衰期長,其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3%,是用于治療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和皮膚、軟組織感染,已成為取代紅霉素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品種。此外,美國FDA已批準將克拉霉素與洛賽克合用,作為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方案;該藥也是治療艾滋病患者感染的首選藥物。

克拉霉素的用法用量

成人每12h服250mg,嚴重患者劑量可增至每12h500mg;療程據感染程度而定,一般為7~14日。肌酐清除率低于0.501ml/1.73平方米·秒者劑量減半。兒童劑量:每次7.5mg/kg,每日2次,最高劑量不超過每日500mg。輕症:每次250mg,重症每次500mg,均為12小時1次,療程7—14日。12歲以上兒童按成人量。12歲以下兒童不應用此藥。

克拉霉素的藥物相互作用

克拉霉素膠囊的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輕度升高卡馬西平的血藥濃度,兩者合用時需對后者作血藥濃度監測。

2、本品對氨茶堿、茶堿的體內代謝略有影響,一般不需要調整后者的劑量,但氨茶堿、茶堿應用劑量偏大時需監測血濃度。

3、與其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相似,本品會升高需要經過細胞色素P450系統代謝的藥物的血清濃度(如阿司咪唑、華法林、麥角生物堿、環胞素、奧美拉唑、雷尼替丁、苯妥因、溴隱亭、阿芬他尼、海索比妥、丙吡胺、洛伐他汀、他克莫司等)。

4、本品與HMG-CoA還原酶抑制藥(如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合用,極少有橫紋肌溶解的報道。

5、本品與西沙必利、匹莫齊特合用會升高后者血濃度,導致Q-T間期延長,心率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與阿司咪唑合用會導致Q-T間期延長,但無任何臨床症狀。

6、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改變特非那丁的代謝而升高其血濃度,導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7、本品與地高辛合用會引起地高辛血濃度升高,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8、HIV感染的成年人同時口服本品和齊多夫定時,本品會干擾后者的吸收使其穩態血濃度下降,應錯開服用時間。

9、與利托那韋合用本品代謝會明顯被抑制,故本品每天劑量大于1g時,不應與利托那韋合用。

10、與氟康唑合用會增加本品血濃度。

克拉霉素的不良反應

克拉霉素片的不良反應是:

1、主要有口腔異味(3%),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2%~3%(,頭痛(2%),血清氨基轉移酶短暫升高。

2、可能發生過敏反應,輕者為藥疹、蕁麻疹,重者為過敏及Stevens Johnson症。

3、偶見肝毒性、艱難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腸炎。

4、曾有發生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報告,包括焦慮、頭昏、失眠、幻覺、惡夢或意識模糊,然而其原因和藥物的關系仍不清楚。

克拉霉素的注意事項

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過敏者禁用。

某些心臟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動過緩、Q-T間期延長、缺血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禁用。

由于克拉毒素主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和排泄,因此。肝功能不全、中度到重度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和老年患者慎用。

克拉霉素不能與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齊特、特非那丁、麥角胺及雙氫麥角胺等藥物聯合使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