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的概述

1、定義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病人多無明顯不適症狀,常在B超檢查或在腹部手術中發現。尚無證據說明其有惡變可能。

2、別稱

3、發病部位

肝臟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無人群限制

6、科室

血管外科

肝血管瘤的典型症狀

1、肝血管瘤的典型症狀

小的病變多無症狀,經體檢超聲發現,較大的病變可造成上腹不適或觸及包塊,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臟顯著增大,臨床表現,<4cm者多無症狀,常于體格檢查作腹部超聲時偶然發現;4cm以上者約40%伴腹部不適,肝腫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肝血管瘤常含機化血栓可能反復血栓形成造成腫瘤腫脹,引起Glisson′s包膜牽拉脹痛,腫塊軟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壓縮感,少數呈堅硬結節感,腫塊很少自發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見的綜合征為消耗性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及低纖維蛋白血症。

2、肝血管瘤的分類

一般情況下,它包括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壁細胞瘤和肝毛細血管瘤。

2.1、海綿狀血管瘤:

其切面呈蜂窩狀、充滿血液、鏡檢顯示大小不等囊狀血竇、其內充滿紅細胞,時有血栓形成,血竇之間有纖維組織隔,纖維隔內見有小血管及小膽管,偶見被壓縮之肝細胞索。纖維隔及血竇內的血栓可見鈣化或靜脈石。

2.2、血管內皮細胞瘤:

比較少見,它屬于良性血管瘤與肝血管內皮細胞肉瘤兩者之間。

2.3、細血管瘤:

比較少見,血管腔比較狹窄,間隔纖維組織非常豐富。

2.4、化性血管瘤:

比較少見,血管腔塌陷或閉合,間隔纖維組織較為豐富,血管瘤呈退行性改變。

肝血管瘤的病因病機

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1、先天性發育異常

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于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

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

3、其他學說

有人認為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后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后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

肝血管瘤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超聲表現:

顯示肝內均質、強回聲病變,邊界大多清楚,或病變區內強回聲伴不規則低回聲,病變內可顯示擴張的血竇。

ct表現:

(1)平掃:肝內低密度區,輪廓清楚,密度均勻或病變區內有更低密度區,代表血栓機化或纖維分隔,少數可見到鈣化。

(2)增強掃描:

①早期病變邊緣顯著強化呈結節狀或“島嶼狀”,密度與鄰近腹主動脈相近,明顯高于周圍肝實質密度,持續時間超過2分鐘。

②隨著時間延長,增強幅度向病變中央推近,而病變的低密度區相對變小。

③延時掃描病變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掃時病變內更低密度無變化)。

增強掃描是診斷肝海綿狀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現,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現出現在動脈早期,即注藥后30~60秒。因此強調正確的檢查技術,即快速、團狀注射造影劑,快速掃描,適時延時掃描。否則,因未見到特征性表現易造成誤診或漏診。

同位素99mtc肝血池掃描及肝血管造影檢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診斷,表現為無腫瘤染色,邊緣清楚銳利,血管瘤顯影時間較長。

mri:t1圖像呈低信號強度,t2弛豫時間延長,表現為高信號強度組織。

肝血管瘤的并發症

1、肝血管瘤破裂:肝血管瘤增大之后容易破裂,因此導致患者出現急腹症或者是內出血的症狀。

2、血小板減少症和低纖維蛋白原血症:在臨床當中發現有少數肝血管瘤的病人常因病情加重,導致凝血機制障礙而因此這些并發症。

3、肝臟腫大:有些患者的血管瘤長大時影響到肝功能,從而就會引起肝臟腫大。

4、肝囊腫:在臨床當中發現約10%的肝血管瘤的患者可并發肝囊腫。

肝血管瘤的防治方案

1、肝血管瘤的預防方法

肝血管瘤雖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長卻是后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預防就是要盡量避免引起瘤體增長的因素,如正確對待各種事情,解除憂慮,緊張情緒,避免情志內傷,飲食上應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鮮蔬菜,不要喝酒,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如見腹內有積塊,身體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狀應早期檢查,及時治療。

2、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目前可以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三大類。選擇治療方法時,一般根據肝血管瘤的大小,遵循以下治療原則:

腫瘤直徑小于5厘米者,不需手術治療,定期復查,隨診。

腫瘤直徑在5厘米到10厘米大小內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腫瘤直徑大于10厘米者一般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