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

子癇的概述

1、定義

子癇是子癇前期基礎上發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抽搐。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五種狀況之一,也可以是子癇前期緊急嚴重并發症。子癇可以發生在產前、產時、產后等不同時間,不典型的子癇還可發生于妊娠20周以前。子癇仍然是世界范圍內的構成孕產婦生命威脅的常見疾病,在發達國家,子癇發病率大約平均1/2000次分娩;子癇患者的死亡率約1%。

2、別稱

3、發病部位

全身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孕產婦

6、科室

婦兒科 - 產科

子癇的典型症狀

1、子癇的典型症狀

典型者表現為患者首先出現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頭向一側扭轉,牙關咬緊,繼而口角與面部肌肉顫動,全身及四肢肌肉強直性收縮(背側強于腹側),雙手緊握,雙臂伸直,迅速發生強烈抽動。抽搐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持續約1分鐘左右抽搐強度漸減,全身肌肉松弛,隨即深長吸氣,發出鼾聲而恢復呼吸。抽搐臨發作前及抽搐期間患者神智喪失,輕者抽搐后漸蘇醒,抽搐間隔期長,發作少;重者則抽搐發作頻繁且持續時間長,患者可陷入深昏迷狀態。患者可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症:如胎盤早剝、吸入性肺炎、肺水腫、心肺功能停止、急性腎衰、腦出血、失明或視力下降,甚至孕產婦死亡;在抽搐過程中還容易發生各種創傷:如唇舌咬傷,摔傷,嘔吐誤吸等。

2、子癇的分類

無相關資料。

子癇的病因病機

可能涉及母體、胎盤和胎兒等多種因素,包括有滋養細胞侵襲異常、免疫調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損傷、遺傳因素和營養因素。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單一因素能夠解釋所有子癇前期發病的病因和機制。

1、營養因素

缺乏維生素C可增加子癇前期-子癇發病的危險性。

2、滋養細胞侵襲異常

可能是子癇前期發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滋養細胞侵入螺旋小動脈不全,子宮肌層螺旋小動脈未發生重鑄,異常狹窄的螺旋動脈使得胎盤灌注減少和缺氧,最終導致子癇前期的發生。

3、免疫調節功能異常

母體對于父親來源的胎盤和胎兒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調,是子癇前期病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4、血管內皮損傷

氧化應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謝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質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而引發子癇前期。

5、遺傳因素

子癇前期是一種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遺傳傾向:患子癇前期的母親其女兒子癇前期發病率為20-40%,患子癇前期的婦女其姐妹子癇前期發病率為11-37%,雙胞胎中患子癇前期的婦女其姐妹子癇前期發病率為22-47%。但至今為止,其遺傳模式尚不清楚。

子癇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子癇前期基礎上發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抽搐。盡管子癇臨床表現和化驗檢查的特異性不強,可以與其它多種能引起抽搐的疾病互相混淆,但子癇是在妊娠期及產后短時內、最常見的與高血壓有關的抽搐病因。

子癇的并發症

浮腫、高血壓、蛋白尿、視力衰退,眼睛常看見電光般的東西,突然不易排尿等症狀,就是即將發生子癇的證據。所謂子癇,就是突然全身抽筋,手足以及全身的肌肉,發生痙攣的現象。尤其,拳頭緊握,手腕彎曲時,用普通人的力量,無法使患者的拳頭張開。下顎肌肉,也會發生痙攣,牙齒咬得很緊、咬到舌頭、咬斷牙齒。同時,會喪失意識,眼睛向上吊起,這種狀態,會持續數分,至十數分之久,而且會重覆不斷的發生。這種發作,會使母體的心臟,急速衰弱,無法供給胎兒氧氣。于是胎兒的心音,漸漸變小,甚至會導致死亡。

子癇的防治方案

1、子癇的預防方法

孕前:應進行全面體檢,監測血壓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孕后:早期監測生化,肝、腎、心臟功能等;

藥物:孕早期如出現高血壓,遵醫囑服用拉貝洛爾等藥物,但是懷孕后,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以防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2、子癇的治療方法

子癇發作時的緊急處理包括一般急診處理,控制抽搐,控制血壓,預防子癇復發及適時終止妊娠等。需要與其它抽搐性疾病(如癔病、癲癇、顱腦病變等)進行鑒別。同時,應監測心、肝、腎、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功能、凝血功能和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子癇發作時需保持氣道通暢,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穩定,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應留置導尿管監測)等。避免聲、光等刺激。預防墜地外傷、唇舌咬傷。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