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的概述

1、定義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于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認為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可能為:斑塊增大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低灌注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導致顱內動脈栓塞。臨床上,通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形態學測定,來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性。

2、症狀部位

頸動脈

3、症狀科室

血管外科

4、常見病因

年齡>60歲、男性、長期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

頸動脈斑塊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動脈粥樣硬化相同,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年齡>60歲、男性、長期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

頸動脈斑塊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頸動脈斑塊的檢查方法

臨床上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不是有頸動脈斑塊形成。目前認為正常IMT值應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間為內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間為斑塊形成,IMT大于1.4毫米為頸動脈狹窄。

1.1、患者常有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脂蛋白電泳圖形異常,多數患者表現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1.2、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伸長、擴張和扭曲,有時可見鈣質沉著。

1.3、動脈造影可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范圍。

1.4、多普勒超聲波檢查有助于判斷頸動脈的血流通暢情況。

2、頸動脈斑塊的診斷鑒別方法

如果體檢報告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形成,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出現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圍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症的危險。研究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險增加10-15%,卒中危險增加13-18%。尤其是超聲顯示低回聲的軟斑塊即不穩定斑塊,更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頸動脈斑塊的危害

1、隱匿危害:血管斑塊已形成,但尚無明顯狹窄,因此沒有器官受累臨床表現,但血管血管管壁不斷受到侵蝕、局部血流窩狀沖擊等危害持續存在而身體毫無感覺,這種身體毫無感覺而又持續存在且醞釀致命風險的危害,醫學稱之為隱匿危害。

2、 突發危害:表現為血管斑塊易突然脫落、造成突發性事件;因為此時血管斑塊的主要成分為脂質條紋,質地松軟,斑塊表面存在絮狀或凹凸不平,同時血管斑塊底部 與血管血管壁結合較松,附壁系數較低,容易在血流沖擊下,造成血管斑塊部分破損、脫落或血管斑塊整體脫落,形成移動血管栓子,部分或全部堵塞血管血管,從 而造成相應部位的組織器官突發缺血、缺氧、功能喪失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頸動脈斑塊的防治方法

1、頸動脈斑塊的預防方法

避免精神緊張、煩惱焦慮,生活要有規律,學會經常用腦,又要避免用腦過度。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最主要的飲食治療原則是限制脂肪攝入量。攝入動物脂肪(主要含飽和脂防酸)不宜過多,應禁食肥肉和大油。

2、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方法

關于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方法其實主要是和頸動脈斑塊的大小有關的,一般來說如果患者頸動脈處的斑塊比較小,沒有堵塞頸動脈,并且不會隨處漂浮的話,那么就沒有必要接受手術治療了,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只需服用一些抗血小板的藥物就可以了,但是為了避免栓塞的形成,這類患者還是要定期去醫院接受檢查的。

而對于頸動脈處的斑塊比較大的患者來說,就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了,因為這個時候栓塞已經完全形成了,會嚴重影響到對大腦的供氧和供血,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腦萎縮。目前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手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我們只需將患者頸動脈處的斑塊取出即可,并且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手術非常簡單,恢復的很快,形成的傷口也很小,因此頸動脈斑塊比較嚴重的患者大可以放心地去做手術。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