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u門桿菌的危害

螺旋u門桿菌的危害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旋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預后是胃癌。

一、危害

1、幽門螺桿菌可以作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等消化性潰瘍、胃炎的主要原因,對于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來說,治療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否則治療相對困難。

2、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在水中可以存貨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

3、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可能導致口氣重,即口腔有異味,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

二、症狀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胃腸疾病症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多會出現餐后噯氣、惡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症狀,而且這些症狀隨時都會出現,但是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到醫院做相對的檢查才能發現。

3、癌變

隨著病情的嚴重,會逐漸破壞胃腸道壁,引發癌變的發生,而且,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發生胃病的患者,多數與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關系。

4、菌群失調

幽門螺桿菌症狀一般感染者在檢查中顯示陽性,一般不會有什么症狀,病毒在患者體內長期的破壞、寄生、繁殖,隨著病情的發展,幽門螺桿菌會使菌群失調,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狀。

三、傳播途徑

1、“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的根據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門螺桿菌必然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已從胃液中分離培養出幽門螺桿菌,從腹瀉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糞便中培養幽門螺桿菌。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培養幽門螺桿菌亦是糞—口傳播的證據,有報告從南美國家溝渠水中分離幽門螺桿菌成功。但也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在牛奶和自來水中不能繁殖,但可存活10天和4天左右,并轉為球形菌。正常人體十二指腸液對幽門螺桿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不可能通過這一屏障在糞便中存活。

2、“口—口”和“胃—口”傳播

“口—口”和“胃—口”傳播的根據是隨胃上皮細胞脫落的幽門螺桿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道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已有報告從唾液、反流嘔吐物、牙菌斑中檢測發現幽門螺桿菌,多數是采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法,亦有個別報告用細胞學培養成功,但尚未能重復而得到認可。西非一組報告母親通過咀嚼食物后喂養的幼兒,與非咀嚼喂養的對照比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系數為2.9倍。總結上述內容,在自然條件下,幽門螺桿菌通過人—人傳播,而通過動物、寵物、蒼蠅、昆蟲傳播未被證實,即使有也是個別現象。

預防辦法

1、避免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

預防幽門螺桿菌,應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據了解,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傾向特點。另外,父母感染給子女的概率較高,望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積極做好預防家人感染的相關工作。

2、口腔健康須保持

日常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好呢?據獲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問題,因此對于陰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緩。這對以后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墊定了相應的預防根基。

3、預防幽門螺桿菌不宜生吃

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長達3年。因此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的要點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應定期消毒

專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嚴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換。尤其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應該盡量使用可以高溫殺菌的不銹鋼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從口入影響健康。

盡量利用高溫去消毒,常用方式是通過消毒柜進行日常餐具消毒:如消毒柜的高溫殺毒就達到125C能夠殺死大部分病菌,適合大部分的餐具器皿。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