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細菌性痢疾怎么辦

導讀:得了細菌性痢疾怎么辦?夏季是細菌性痢疾的高發季節,菌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不注意預防的人或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就感染上。那么,得了細菌性痢疾怎么治療呢?來看看吧。

一、得了細菌性痢疾的症狀:

細菌性痢疾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數小時至7天),流行期為6~11月,發病高峰期在8月。分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

典型病變過程分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潰瘍,最后愈合。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狀與消化道症狀,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現,怕冷、發熱達39℃、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稀便轉成膿血便,每日數十次,量少,失水不顯著。一般病程10~14天。

(2)輕型:全身中毒症狀、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顯,可有低熱、糊狀或水樣便,混有少量黏液,無膿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糞便鏡檢有紅、白細胞,培養有痢疾桿菌生長,可以此與急性腸炎相鑒別。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嚴重全身中毒症狀及腸道症狀。起病急、高熱、惡心、嘔吐,劇烈腹痛及腹部(尤為左下腹)壓痛,里急后重明顯,膿血便,便次頻繁,甚至失禁。病情進展快,明顯失水,四肢發冷,極度衰竭,易發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見于2~7歲體質好的兒童。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高熱達40℃以上,而腸道炎症反應極輕。這是由于痢疾桿菌內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與某些兒童的特異性體質有關。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分為三型。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達2個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與急性期治療不當或致病菌種類(福氏菌感染易轉為慢性)有關,也可能與全身情況差或胃腸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關。主要病理變化為結腸潰瘍性病變,潰瘍邊緣可有息肉形成,潰瘍愈合后留有瘢痕,導致腸道狹窄,若瘢痕正在腸腺開口處,可阻塞腸腺,導致囊腫形成,其中貯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腫破裂而間歇排出。分型如下:

(1)慢性隱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無臨床症狀,大便病原菌培養陽性,作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菌痢的表現。

(2)慢性遷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長期遷延不愈,腹脹或長期腹瀉,黏液膿血便,長期間歇排菌,為重要的傳染源。

(3)慢性型急性發作: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狀已不明顯,受涼、飲食不當等誘因致使症狀再現,但較急性期輕。

二、細菌性痢疾的治療:

1、急性菌痢的治療

(1)磺胺類藥:磺胺藥對痢疾桿菌有抗菌活性,但如與甲氧芐氨嘧啶(TMP)合用,則有協同效果。如復方磺胺甲惡唑(SMZ-TMP)片劑,每天2次,每次2片,兒童酌減,療程一周。有嚴重肝病、腎病、磺胺過敏及白細胞減少症者忌用。近年來耐藥菌已見增多,如療效差或無效時,即應改用其他抗菌藥物。

(2)喹諾酮類:該類藥物作用于細菌DNA促旋酶,具殺菌作用,無毒副作用,已成為成人菌痢的首選藥。由于該類藥可影響兒童骨骼發育,學齡前兒童忌用。成人用法如下:吡哌酸每日2g,分3次口服,療程5~7天;諾氟沙星每日600~800mg,分2~3次口服,療程同上;依諾沙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每日皆為600mg,分2次口服,療程3~5天。

(3)抗生素:盡量口服給藥。氯霉素、四環素族等抗痢疾桿菌活性差,耐藥菌株日趨增多,因而在廣泛應用抗生素的某些大城市中,不宜以氯霉素或四環素族作為急性菌痢首選藥物,但在農村地區仍可使用。痢特靈對本病仍有效,但嘔吐等副作用較大,部分人不能口服者,可改用慶大霉素或氨芐西林等抗生素。

(4)中藥:黃連素0.3~0.4g,每日4次;一見喜4g,每日4次。療程均為7天。

2、慢性菌痢的治療

慢性菌痢需長期、系統治療。應盡可能地多次進行大便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必要時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作為選用藥物及衡量療效的參考。

(1)抗生素的應用:首先要抓緊致病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檢測,致病菌不敏感或過去曾用的無效藥物暫不宜采用。大多主張聯合應用兩種不同類的抗菌藥物,劑量充足,療程須較長且需重復1~3療程。可供選用藥物同急性菌痢。

(2)菌苗治療:應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劑量自每日0.25ml開始,逐漸增至2.5ml,20天為一療程。菌苗注入后可引起全身性反應,并導致局部充血,促進局部血流,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于進入病變部位而發揮效能。此外,也可試以噬菌體治療。

(3)局部灌腸療法:使較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以增強殺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組織新生,一般作保留灌腸。常用的藥物為5%大蒜浸液100ml或0.5%~1%新霉素100~200ml,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有人主張灌腸溶液中加入0.25%普魯卡因、氫化可的松25mg,或可提高療效。

(4)腸道紊亂的處理:可酌情用鎮靜、解痙或收斂劑。長期抗生素治療后腸道紊亂,可給乳酶生或小劑量異丙嗪、復方苯乙呱啶或針刺足三里。也可以0.25%普魯卡因液100~20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療程10~14天。

(5)腸道菌群失調的處理:限制乳類和豆制品。大腸桿菌數量減少者可給乳糖和Vitc,腸球菌減少者可給葉酸。可服乳酶生(含厭氧乳桿菌)4~6g,或枯草桿菌片劑(每片含菌50億),或枯草桿菌溶液100~200ml(每ml含活菌3億)灌腸,每晚1次,療程2~3周,以促使厭氧菌生長,重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培菲康和麗珠腸樂也可調整腸道菌群,前者成人3~5粒/次,后者2粒/次,皆每天2~3次。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