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狀

1、潛伏期8~30天,平均為18天。患者大多無前驅期症狀,而以耳下部腫大為首發病象,少數病例可有短暫非特異性不適(數小時至2天),可出現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頭痛、低熱、結膜炎、咽炎等症狀。近10多年來我國流腮病情較前加重,表現為熱程長,并發症增多,住院患兒占門診患兒的比例也增高。

2、起病大多較急,有發熱、寒意、頭痛、咽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時至1~2天后,腮腺即顯著腫大。發熱自38~40℃不等,症狀輕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較嚴重。腮腺腫脹最具特征性,一側先腫脹,但也有兩側同時腫脹者;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展,狀如梨形而具堅韌感,邊緣不清。當腺體腫大明顯時出現脹痛及感覺過敏,張口咀嚼及進酸性飲食時更甚。局部皮膚緊張發亮,表面灼熱,但多不紅,有輕觸痛。腮腺四周的蜂窩組織也可呈水腫,可上達顳部及顴骨弓,下至頜部及頸部,胸鎖乳突肌處也可被波及(偶爾水腫可出現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變形。

3、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后1~4天(偶爾1周后)累及對側,雙側腫脹者約占75%。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時被波及,頜下腺腫大時頸部明顯腫脹,頜下可捫及柔韌而具輕觸痛的橢圓形腺體:舌下腺也可同時被累及,舌下腺腫大時可見舌及頸部腫脹,并出現吞咽困難。

4、腮腺管口(位于上頜第二磨牙旁的頰黏膜上)在早期常有紅腫。唾液分泌初見增加,繼因潴留而減少,但口干症狀一般不顯著。

腮腺腫脹大多于1~3天到達高峰,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復正常。整個病程約10~14天。

5、不典型病例可無腮腺腫脹而以單純睪丸炎或腦膜腦炎的症狀出現,也有僅見頜下腺或舌下腺腫脹者。

流行性腮腺炎的護理方法

及早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完全消退為止。接觸者一般不一定檢疫,但在集體兒童機構(包括醫院、學校)、部隊等應留驗3周。對可疑患者,應立即暫時隔離。

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雞胚細胞培養減毒活疫苗,國外自1966年開始大量使用,其預防感染的效果小兒可達97%,成人中可達93%,腮腺炎活疫苗與麻疹、風疹疫苗同時聯合使用,結果滿意,三者之間互不干擾。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體至少可保持9.5年。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除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外,還可采用噴鼻或氣霧吸入(在氣霧室內進行)效果也良好。

我國材料證明,免疫半年后兒童免疫組發病率(7.4%)明顯低于相應的對照組(78.5%),成人免疫組的發病率(0.33%)也低于相應的對照組(4.6%),均無不良反應。針對我國本病發病率高、病情重的情況,應有計劃地安排腮腺炎疫苗的使用(包括成人)。普遍免疫可明顯減少發病。

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婦(以防病毒經胎盤感染胎兒造成不良后果),先天或獲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對雞蛋蛋白過敏者(因此活疫苗系從雞胚中所得)。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盤球蛋白均無預防本病的作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液及其免疫球蛋白或特異性高價免疫球蛋白可能有用,但來源困難,不易獲得,且用后保護時間短,僅2~3周,故使用不多。

流行性腮腺炎的診斷

1、化膿性腮腺炎

常為一側性,局部紅腫壓痛明顯,晚期有波動感,擠壓時有膿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2、頸部及耳前淋巴結炎

腫大不以耳垂為中心,局限于頸部或耳前區,為核狀體,較堅硬,邊緣清楚,壓痛明顯,表淺者活動。可發現與頸部或耳前區淋巴結相關的組織有炎症,如咽峽炎、耳部瘡癤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3、症狀性腮腺腫大

在糖尿病、營養不良、慢性肝病中,或應用某些藥物如碘化物、保泰松,異丙腎上腺素等可引致腮腺腫大,為對稱性,無腫痛感,觸之較軟,組織檢查主要為脂肪變性。

4、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

已知1.3型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薩奇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淋巴脈絡膜叢腦膜炎病毒,巨細胞病毒均可引起腮腺腫大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需作病原學診斷。

5、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腫大

過敏性腮腺炎、腮腺導管阻塞,均有反復發作史,且腫大突然,消腫迅速。單純性腮腺腫大多見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償性腮腺腫大,無其他症狀。

6、其他病毒所致的腦膜腦炎

腮腺炎腦膜腦炎可發生在腮腺腫大之前(有的始終無腮腺腫大),難與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鑒別,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學檢查、病毒分離以及流行病學調查來確診。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