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如何預防

傳染病如何預防

在疫情未出現以前首要任務是做好經常性預防工作,主要內容如下:

1、對外環境中可能存在病原體的實體應進行的措施 改善飲用水條件,實行飲水消毒;結合城鄉建設,搞好糞便無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處理工作;建立健全醫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擴散和院內感染;在醫療保健機構也應大大貫徹《食品衛生法》以及進行消毒、殺蟲、滅鼠工作。雖然上述工作主要由衛生防疫及環境監測部門牽頭執行,但臨床醫師也應積極配合。

2、預防接種(vaccination)又稱人工免疫,是將生物制品接種到人體內,使機體產生對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現后,采取的防止擴散、盡快平息的措施。

從病人的角度來講,關鍵在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

早發現、早診斷:健全初級保健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感,普及群眾的衛生常識是早期發現病人的關鍵。診斷可包括三個方面:臨床、實驗室檢查及流行病學資料。臨床上發現具有特征性的症狀及體征可早期診斷,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偽膜等。但有時應有實驗室診斷,方才較為客觀、正確,如偽膜涂片查出白喉桿菌。在傳染病診斷中,流行病學資歷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診斷,如病人接觸史、既往病史和預防接種史等。此外,年齡、職業和季節特征往往對早期診斷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傳染病報告:疫情報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礎,也是國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準確地做好傳染病報告是每個臨床醫師的重要的法定職責。

傳染病的特點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有人按病原體分類,有人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采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者(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各種傳染病的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在預防中應充分利用。除主導環節外對其他環節也應采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傳染病。

傳染病的類型

1、首發感染(primaryinfection),人體初次被某種病原體感染。有些傳染病很少出現再次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2、重復感染(re-infection)人體在被某一病原體感染的基礎上再次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的感染。常于血吸蟲和鉤蟲病等。

3、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體同時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體感染。較少見。

4、重疊感染(superinfection)人體在被一種病原體感染的基礎上再被另外的病原體感染。臨床多見,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5、繼發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疊感染中,發生于原發感染后的其他病原體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