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傳染病嗎

白喉是傳染病嗎

白喉屬于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屬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要注意隔離。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咽喉等部位的粘膜。臨床以耳、鼻、咽、喉、氣管、食管等部位黏膜腫脹,形成灰白色假膜,以及由細菌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狀為特征。本病多見于秋冬和春季,多發生于10歲以下兒童,尤以學齡前兒童(2~5歲)發病率為高。我國各地均有發生,但自解放后大力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后,目前已極少見。

本病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由于普遍接種白喉類毒素,發病率明顯降低。

1、傳染源 白喉病人或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流行期間典型病例僅占全部病人的2%~6%,不典型及輕症病例易于漏診,因此有更多散播傳染機會,傳染期一般為1~2周,個別病人可持續帶菌6個月或更久,持續的恢復期帶菌者,鼻粘膜常有慢性炎症。

健康人群的帶菌率一般為1%~2%,亦可高達10%~20%,流行季節及其前后帶菌者明顯增多,國外曾有報告皮膚白喉為白喉桿菌的宿主及傳染源。

2、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染,亦可通過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塵埃傳播。白喉桿菌可在牛奶內繁殖從而引起暴發流行。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性與免疫狀態密切相關,通過錫克皮膚試驗(Shiektest)檢查機體對白喉的免疫力,呈陽性反應者提示對白喉無免疫力。

4、季節大多數病例發生在秋、冬季節,主要與人們生活方式有關,天氣寒冷大部分時間在室內活動,相互接觸密切,疾病易于散播,同時此季節小兒易患呼吸道感染,咽部黏膜的炎性改變有利于白喉桿菌的侵襲。

白喉的症狀

根據假膜部位不同,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發生率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品質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較多見于幼兒。

1、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體及咽部周圍組織,為最常見的類型,約占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輕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極重型。

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后無數症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注意。

干凈普通型:起病緩慢,有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咽痛,輕至中度發熱,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圍仍不超出扁桃體,可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嚴重型:全身症狀嚴重,高熱面色蒼白極度乏力,惡心、嘔吐嚴重,脈搏增快,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局部假膜迅速擴大延及腭弓,上腭懸雍垂咽后壁及鼻咽部甚至口腔粘膜。假膜呈大片狀厚,呈灰色,黃色,污穢灰色甚至出血而成黑色。口腔有腐臭味頸淋巴結腫大。

極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圍廣泛,多為黑色扁桃體和咽部高度腫脹大堆影響呼吸和吞咽口腔,有腐臭味。頸淋巴結腫大,出現淋巴結周圍炎。頸部至鎖骨上窩軟組織明顯水腫呈現所謂“公牛頸”,全身中毒服務症狀嚴重。高熱或體溫不升,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脈快細弱血壓下降,可有實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或奔馬律等,亦可見出血及血小板減少等危重表現,預后險惡。

2、喉白喉:多為喉白喉向下擴散所致,少數為原發性。原發性著外毒素吸收少,中毒症狀輕起病時呈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吸氣性呼吸困難慢性進行性加重。可見鼻翼煽動,三凹征,口唇發紺,煩躁不安。

3、鼻白喉:單純鼻白喉屬原發性,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兒,病變范圍小,毒素產量少,又不易吸收入血循環,因而一般無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鼻腔血性黏液分泌,腐蝕上唇鼻孔外周,致表皮剝脫。 繼發性鼻白喉均是咽白喉擴散所致,因此有人稱之為鼻咽白喉,偽膜范圍廣泛,毒素吸收量多,毒血症嚴重,預后欠佳。表現為鼻阻,經口呼吸,鼻分泌物稀薄而量多。

4、其他部位白喉:不多見,皮膚白喉多見于熱帶,眼結膜,耳,口腔,外陰,新生兒臍帶、食管等處偶可發生。白喉均有局部炎症,假膜形成,但全身症狀輕。

白喉的危害

輕型可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精神稍差、咽痛、頭痛、惡心等表現,類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重型時,偽膜的范圍擴大,局部症狀加重。感染中毒症狀加重,心音低鈍,心功能不全,面色灰白,四肢發涼,肝增大,肺部出現啰音,尿中出現蛋白、紅細胞,此外還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則明顯增高。如處理不及時,可有生命危險。極重症時上述症狀進一步加重。精神萎靡,甚至神志不清。體溫常在39-40℃,脈細、速、弱、不規則,甚至摸不到。心音低鈍、無力、肝增大明顯,血壓下降。頸部及頜下淋巴結極度腫大,周圍組織也腫脹,出現“公牛頸”。病情十分險惡,隨時可發生生命危險。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