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中醫怎么治

陰道炎中醫怎么治

中醫認為,陰道炎與肝、脾和腎三個臟器有關,是三者出現風、冷、濕、熱之邪導致的。陰道是經絡叢集的地方,各種神經和血管都會在陰道經過,如果出現經血號上,身體勞累,腎陰虧虛,陰血不足或陰虛火旺,都會引起陰道炎。

治療陰道炎,中醫將其分為濕熱下注、濕濁下注、肝郁脾虛和腎虛幾種類型,針對不同的症狀判斷屬于何種類型,在進行分證治療。

1、濕熱下注型

症狀是白帶分泌多,顏色偏黃,質地粘稠,有臭味,陰部潮紅,灼熱,患者會感到灼熱和腫痛。

治療需要清熱利濕止帶。主要方藥是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各10克,生甘草6克。也可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濕濁下注型

同樣表現為陰部分泌物增多,但顏色偏白,患者會感覺陰部有下墜和腫脹感,腹脹,精神呆滯,大便稀溏。

治療需要健脾利濕止帶。方藥用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生苡仁各15克,陳皮、欠實各10克。也可服用中成藥白帶丸。

3、肝郁脾虛型

症狀與濕熱下注型相似,患者兼有身體疲倦,心煩,口苦,陰部有灼熱墜漲的感覺。舌頭顏色紅,舌苔薄。

治療需要疏肝清熱,健脾利濕。可用方藥丹皮、白芍、白術、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梔子、澤瀉、黑芥穗、車前子各I0克,生甘草6克。也可用中成藥加味逍遙丸。

4、腎虛型

表現為白帶清冷,量大,質地稀薄,終日淋漓不止。腰部酸軟,小腹發冷疼痛,舌苔薄且白。

治療腎虛需要滋陰補腎,扶正固本。可用湯藥浸洗熏洗,滿山香、野蓮頭、香樟葉、苦參、金銀花等草藥研磨而成,熏洗陰道。也可用蒼術、生苡仁、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鐘,熏洗外陰,每日2次。

陰道炎的病因

1、細菌性陰道病

正常陰道內以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占優勢。細菌性陰道病時,由陰道內乳桿菌減少、加德納菌及厭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內源性混合感染。

2、念珠菌性陰道炎

80%~90%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酸性環境易于生長,為雙相菌(酵母相、菌絲相)。

患者陰道pH在4.0~4.7,常<4.5。

條件致病菌(酵母相→菌絲相)。

常見誘因: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

其他誘因:胃腸道假絲酵母菌、著緊身化纖內褲、肥胖者。

3、滴蟲性陰道炎

陰道毛滴蟲適宜在溫度25℃~40℃、pH5.2~6.6的潮濕環境中生長。

月經前后陰道pH改變,月經后接近中性,滴蟲易繁殖。

患者的陰道pH一般在5.0~6.5,多數>6.0。

寄生于陰道、尿道或尿道旁腺、膀胱、腎盂、男方包皮褶皺、尿道、前列腺。

常與其他陰道炎并存。

4、老年性陰道炎

絕經后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陰道內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過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以需氧菌為主。

5、幼女性陰道炎

因嬰幼兒外陰發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及陰道內異物等造成激發感染所致,常見病原體有大腸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陰道炎的診斷

1、細菌性陰道病

陰道分泌物牛奶樣均質,有臭味。

陰道PH值>4.5。

胺試驗陽性。

線索細胞陽性(>20%)。

2、念珠菌性陰道炎

有陰道炎症狀或體征的婦女,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白假絲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絲即可確診。pH測定具有鑒別意義:pH<4.5-單純感染,pH>4.5-混合感染,尤其是細菌性陰道病的混合感染。

3、滴蟲性陰道炎

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即可確診。懸滴法(準確性80%~90%);培養法(準確性98%)。

取材前24~48小時避免洗、藥、查,取材后保暖、及時送檢。

4、老年性陰道炎

根據絕經、卵巢手術史、盆腔放射治療史或藥物性閉經史及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但應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診斷。

5、幼女性陰道炎

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采集病史常需詳細詢問女孩母親,同時詢問母親有無陰道炎病史,結合症狀及查體所見,通常可以做出初步診斷。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