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的传染途径

黄热病的传染途径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在蚊和非人灵长类之间周期性地发生自然感染循环。黄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属于虫媒病毒。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非洲和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野猴,经过趋血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的猴。当人类进入上述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流行形式称为丛林型。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也可作为传染源,经过一种家蚊——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流行形式称为城市型。埃及伊蚊可以在飞机、轮船上生存并叮咬健康人。

1、蚊虫叮咬直接传播

黄热病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的疾病,传染性极强,且死亡率也是很高,开始感染不易发现,要注意察觉黄热病是如何传播的。

2、“中间型”传播

还有一种是“中间型传播”,也就是说有黄热病毒的蚊子接触了猴子或者其他动物,然后这些动物接触人类,比如生活在田间的人类,就很容易感染黄热病,这种情况在丛林周围的乡村较为常见黄热病是如何传播的3、“丛林型”传播黄热病病毒长期在蚊子和灵长类动物间流行。一旦伐木工人、旅行者进入丛林,被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就会被黄热病病毒感染。这种形式有传播被称为“丛林型”传播。

4、“城市型”传播

感染了黄热病毒的人来到城市,在城市中通过蚊子叮咬,把病毒传播给另一个人,造成黄热病在城市中的流行。这种形式的传播被称为“城市型”传播。

黄热病毒的临床表现

1、感染期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小时。

3、中毒期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淤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

1、出国旅行前,前往当地检验检疫机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前往国家/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如前往流行区,根据医生建议,应接种黄热病疫苗,且最后一针必须在出发前10天完成接种。预防接种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黄热病疫苗是安全、经济、高效的,保护时间可达30-35年或更长。95%的人群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周内产生保护性抗体。

2、旅行时穿长袖衫和裤子,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露的皮肤涂抹驱蚊剂;住宿于有空调和装有防蚊网的地方;如果住宿地没有隔蚊或空调设施,最好使用杀蚊喷剂及睡在蚊帐内;前往山林地区,请携带蚊帐和将氯聚酯喷在衣服和蚊帐上以增加保护效果。

3、旅行回国入境时,如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在口岸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入境后如近期出现上述不适,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并尽早到医院治疗和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情况。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