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预防

百日咳的预防

1、百日咳的预防

1.1、自动免疫。生后2~3个月起,开始接种百日咳菌苗。目前应用的是“白百破”三联制剂,即注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针。连续肌肉注射3次,1年后注射1次作强化,4~6岁时第二次强化,以求保持长期较稳定的免疫力。

1.2、被动免疲。没有接受过自动免疫的体弱幼婴,可肌注百日咳高价免疫蛋白,方法同前。

1.3、药物预防。有与百日咳患儿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可口服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天。

1.4、患儿隔离。从发病起计算40天,从痉咳出现30天为隔离期,10岁以下的易感儿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后,应检疫21天,检疫期满,即应开始做全程的百日咳菌苗接种。

预防接种是用于预防百日咳的好方法,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请一定注意按顺序定期给孩子进行现有的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2、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咳及阵咳终末出现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易发生窒息、死亡,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小儿,症状是阵发性连续咳嗽,咳后深吸气时,有特殊的高音调吼声。

3、引起百日咳的原因有哪些

3.1、不少孩子没有及时接种或没能全程接种预防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有人因为这种疫苗的副作用较大而不愿意接种;

3.2、百日咳杆菌“适应”了百日咳疫苗,产生了“免疫抵抗”,也就是说百日咳杆菌发生了基因变异,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3.3、引起百日咳病症的病原菌更为复杂了,除了百日咳杆菌外,还有副百日咳杆菌也能引起百日咳样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百日咳

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鹭鸶咳”、“疫咳”。

辨证施治法则:

1、初咳期(外感风热):宜疏风清热、化痰降气。常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等。高热加生石膏、黄芩、山栀,痰多加天竺黄、川贝。

2、痉咳期(痰热闭肺):宜清热化痰、肃肺降逆。常用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竹茹、半夏、陈皮、枳壳、茯苓、桑皮、地骨皮。若汗出热盛者,重用生石膏、黄芩、知母。伴目睛出血者,加青黛、白茅根、玄参。痰多粘稠者,加天竺黄、海浮石。

3、恢复期(肺脾两虚):宜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用人参五昧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等。若气虚为主,加黄芪、生牡蛎,如咳嗽仍重,加款冬花、紫苑、地骨皮、川贝等。

百日咳患儿怎么护理

1、要及时隔离4—6周。在家中最好让孩子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防止不良刺激,如风、烟、劳累、精神紧张等。

2、病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感受风寒,衣被勤洗晒,保持清洁。发病后,病儿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对夜间咳频影响睡眠的孩子,可酌情给予镇静药。

3、注意饮食调节,要保证每天热量、液体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特别是咳嗽呕吐影响进食的病儿,食物要求干、软易消化。做到少量多餐,随时补充。忌食生冷、辛辣、肥甘等食品。应选择细、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宜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病程长者,可选择热能高,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要少吃多餐。不宜吃生痰和上火的食物,比如:各种各样加工的甜点零食糖果饮料和奶制品及荤菜荤汤和油腻的食物。

4、及时排痰,防止呼吸暂停。可以给予一些能稀释痰液的药物,以便痰液咳出,但咳嗽反应重及小婴儿不宜应用,严重的痰涎阻塞,要用吸痰器将分泌物吸出。

5、发生呼吸暂停、青紫缺氧、惊厥时,要给予人工呼吸(有条件可使用呼吸机)、氧气吸入、吸痰,惊厥时要用止惊药。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