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的傳染源

霍亂的傳染源

1、霍亂的傳染源是什么

傳染病的三個要素是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病人與帶菌者是霍亂的傳染源。典型病人的吐瀉物含菌量甚多,這對疾病的傳播起重要作用。輕型病人易被忽略,健康帶菌者不易檢出,兩者皆為危險傳染源。潛伏期帶菌者尚無吐瀉,恢復期帶菌者排菌時間一般不長。海洋甲殼類生物表面可粘附愛爾托弧菌,后者分泌甲殼酶,分解甲殼作為營養而長期存活。

當人們進食被病菌污染的海產品后可形成感染,在人體尚未形成免疫的時候既可發病。實驗觀察,愛爾托弧菌為人工飼養的泥鰍、鱔魚吞食后,可在后者體內生長繁殖,然后排入水中;因此泥鰍、鱔魚可成為弧菌的保存宿主,散播病原菌,人再食用此類水產即可造成霍亂發病。霍亂主要借水傳播,污染的食品和手以及蒼蠅等,對傳播疾病也起一定作用,男女老幼均對本病易感。

2、什么是霍亂

霍亂腸胃病毒霍亂(cholera),早期譯作虎烈拉,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懷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特征。霍亂弧菌包括兩個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過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稱為霍亂,把后者引起的疾病稱為副霍亂。1962年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副霍亂列入《國際衛生條例》檢疫傳染病霍亂“項內,并與霍亂同樣處理。解放后中國已消滅本病,但國外仍有不斷發生和流行,因此必須隨時警惕本病的發生,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3、霍亂的傳播途徑是什么

3.1、經水傳播水

在傳播霍亂時起主要作用。在衛生條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灣海水等極易受到污染。經水傳播呈現暴發性流行,病人多沿著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體含菌濃度較低或細菌毒力較弱、人群免疫力較高的地區,也可出現散發病例。

3.2、食物傳播

霍亂可以通過食物傳播。食物傳播霍亂的作用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飲用水的地區,輕型和臨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傳播的作用可能更為突出。

3.3、生活接觸傳播

與病人或帶菌者直接接觸或接觸了被埃爾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發生霍亂。

接觸傳播多在人員密集、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發生,常在小范圍內引起感染。如出現一戶多例現象。但本型傳播與食物型、水型傳播不易截然分開。不應只因多發疫源地的出現即斷定為日常接觸傳播。

3.4、經媒介昆蟲傳播

本病流行時蒼蠅可以帶菌。有人曾從染有霍亂的疫船以及從疫區中捕獲的蒼蠅身上檢出埃爾托弧菌。

霍亂有哪些症狀

霍亂從感染到出現症狀要經過數小時至5天,多數為1~2天。霍亂發病多急驟,病人以急劇腹瀉、嘔吐開始。腹瀉多為無痛性,少數病人可因腹直肌痙攣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重。典型病人大便開始為泥漿樣或稀水樣,尚有糞質,迅速成為米泔水樣,少數重病人可有血性便。

在嚴重病例,第一次大便量可超過1500毫升。嘔吐一般在嚴重腹瀉后出現,但亦有嘔吐與腹瀉同時或略先于腹瀉。惡心少見或較輕。嘔吐物先為胃內容物,以后可為米泔水樣或清水樣。由于頻繁的腹瀉、嘔吐,大量水和電解質喪失,病人迅速出現失水和周圍循環衰竭,病人煩躁不安、口渴、聲音嘶啞、耳鳴、呼吸增快、神態淡漠或表情呆滯、眼球下陷、面頰深凹、口唇干燥、皮膚寒冷、彈性消失、手指皺癟和發紺等,肌肉痙攣,尤以腓腸肌及腹直肌為基。

腹部凹陷呈舟狀腹。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尿量減少,體溫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往往可危及生命。因此,在地方性流行或霍亂正在流行地區,凡遇劇烈米泔水樣腹瀉、嘔吐、嚴重脫水等典型臨床表現者應予以及時隔離和治療。腹瀉不嚴重,1周內有與霍亂病人密切接觸史者或來自疫區,有可疑飲食史、外出史、流動人口均應作大便培養,根據細菌培養確立或排除診斷。

怎樣預防霍亂

1、管理傳染源

設置腸道門診,及時發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需留觀5天,待連續3次大便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飲水消毒和食品管理,確保用水安全,有良好的衛生設施可以明顯減少霍亂傳播的危險性。在霍亂還沒有侵襲和形成季節性流行的地區,制定有效的控制霍亂的計劃是對控制霍亂流行的最好準備。長期改善水的供應和衛生設施是預防霍亂的最好方法。對患者和帶菌者的排泄物進行徹底消毒。此外應消滅蒼蠅等傳播媒介。

3、保護易感人群

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可進行霍亂疫苗預防接種,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