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吃什么藥

手足口病吃什么藥

1、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方

1.1、治療手足口病中成藥的選擇方面首先需要選擇一些清熱解毒的清熱解毒方面的食物和中成藥包括綠豆、赤小豆、綠豆芽、百合、菊花腦、黃瓜、冬瓜、絲瓜、苦瓜、荸薺、馬蹄、茭白、蘆筍、冬筍、鮮藕、紅白蘿卜、茼蒿等。

1.2、對于手足口病的患兒宜進食煮熟的食物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地滅活,所以,不宜進食生食、涼食,應該徹底地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同時,應忌食生姜、椒、蒜、桂之類的溫散辛辣之品。

1.3、手足口病的治療選擇藥物和食物的時候需要注意多攝入抗氧化劑每天補充大量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鋅等抗氧化劑的食物以及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物質的、抗氧化性能極強的紅色、黃(橙黃)色食物。

2、治療手足口病的食物

2.1、病初。嘴疼、畏食。飲食要點: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為了進食時減少嘴疼,食物要不燙、不涼,味道要不咸、不酸。用吸管吸食,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2.2、燒退。嘴疼減輕。飲食以泥糊狀食物為主。舉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制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2.3、恢復期。飲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營養要高。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也有說法ldquo;全素,不動葷腥rdquo;。完全吃素,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營養質量不夠,缺少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故全素不妥。

3、其它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

3.1、對症治療:如降溫、鎮靜、止驚(地西泮、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

3.2、控制顱高壓:限制入量,給予甘露醇脫水,劑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據病情調整給藥時間和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塞米。

3.3、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3.4、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1-2mg/(kg·d),分1-2次靜脈滴注。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劑量沖劑療法:甲潑尼龍15-30mg/(kg·d),3天后減量為小劑量。

3.5、呼吸衰竭者進行機械通氣,加強呼吸管理。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手足口病的表現

1、患兒感染腸道病毒后,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2、輕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3、重症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症。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