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因

高血壓病因

1、高血壓病因

多種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壓升高。心臟泵血能力加強(如心臟收縮力增加等),使每秒鐘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種因素是大動脈失去了正常彈性,變得僵硬,當心臟泵出血液時,不能有效擴張,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過比正常狹小的空間,導致壓力升高。這就是高血壓多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壁增厚和變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

1.1、年齡,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1.2、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有認為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33.15%,>20g/日發病率30%。

1.3、體重,肥胖者發病率高。

1.4、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1.5、環境與職業: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于農村。

2、高血壓的症狀體征

2.1、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后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可能系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臟器受累。

2.2、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多由于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惡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

2.3、心臟表現,早期,心功能代償,症狀不明顯,后期,心功能失代償,發生心力衰竭。

3、高血壓的診斷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但需隨訪觀察。

根據血壓升高的不同,高血壓分為3級:

3.1、一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

3.2、二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179mmHg;舒張壓100~109mmHg。

3.3、三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3.4、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0mmHg。

高血壓的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2、降壓藥物治療,降壓藥物種類,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3、改善生活行為:減輕體重。減少鈉鹽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減少脂肪攝入。增加運動。戒煙、限制飲酒。

高血壓的保健

1、控制能量的攝入

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于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制脂肪的攝入

少食動物脂肪、不食動物內臟等,少吃動物性蛋白,盡量避免食用:動物內臟、雞蛋黃、豬油、肥肉、全脂牛奶、酸奶、油炸食物。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3、適量攝入蛋白質

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