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腦炎的症狀有哪些

森林腦炎的症狀有哪些

1、森林腦炎症狀之發熱

一般起病2~3天發熱達高峰(39.5~4l℃),大多數患者持續5~10天,然后階梯狀下降,經2~3天下降至正常,熱型多為弛張熱,部分患者可出現稽留熱或不規則熱。

2、森林腦炎症狀之全身中毒

高熱時伴頭痛,全身肌肉痛,無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并由于血管運動中樞的損害,患者還可出現面部,頸部潮紅,結膜充血,脈搏緩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現,常有心音低鈍,心率增快,心電圖檢查有T波改變,嚴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現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腫等。

3、森林腦炎症狀之腦膜受累

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頭痛,以顳部及后枕部持續鈍痛多見,有時為爆炸性和搏動性,呈撕裂樣全頭痛,伴惡心,嘔吐,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一般持續5~10天,可和昏迷同時存在,當意識清醒后,還可持續存在1周左右。

4、森林腦炎症狀之意識障礙

約半數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識變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識模糊、昏迷,亦可出現譫妄和精神錯亂。

5、森林腦炎症狀之肌肉癱瘓

肌肉癱瘓以頸肌及肩胛肌與上肢聯合癱瘓最多見,下肢肌肉和顏面肌癱瘓較少,癱瘓多呈弛緩型,此與乙型腦炎不同。一般出現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數患者經2~3周后逐漸恢復,少數留有后遺症而出現肌肉萎縮,成為殘廢。由于頸肌和肩胛肌癱瘓而出現本病特有頭部下垂表現,肩胛肌癱瘓時,手臂呈搖擺無依狀態。

6、森林腦炎症狀之神經系統損害

其他表現部分患者出現錐體外系統受損征,如震顫、不自主運動等。偶爾可見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等延髓麻痹症狀,或中樞性面神經和舌下神經的輕癱。

森林腦炎的常識

1、森林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見于森林地帶,因多發生在春夏季節,又名春夏腦炎。感染者以男性為主,多為森林地區的作業人員或外地到林區放養蜜蜂者。

2、森林腦炎病毒寄生于嚙齒動物如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過吸血昆蟲(蜱)媒介傳播。當人們進入有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區時,被感染性蜱咬后,就可能受染,但大部分病入呈隱性感染或僅有輕微症狀,只有一小部分出現明顯症狀。

3、野生嚙齒動物及鳥類是主要傳染源,林區的幼畜及幼獸也可成為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數為隱性感染,僅約1%出現症狀,病后免疫力持久。

4、本病有嚴格的地區性,進入疫區前必須積極做好預防措施:在生活地區周圍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滅鼠、滅蜂工作。初次進入疫區的人應接種森林腦炎疫苗。在疫區工作時應穿戴防護服,扎緊袖口、領口和褲腳口以防止蜱的叮咬。

森林腦炎的檢查

1、血象:多數患者白細胞總數升高,多在(10~20)×109/L之間,分類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可高達90%以上。

2、腦脊液檢查:色清,透明,腦脊液壓力增高,細胞數增多,在(50~500)×106/L之間,以淋巴細胞為主,糖與氯化物無變化,蛋白質正常或增高。

3、病毒分離:有條件單位可取腦脊液作病毒分離,但病初陽性率較低,死后可取腦組織分離病毒。

4、血清學試驗:補體結合試驗(CFT)及血凝抑制試驗(HLT),雙份血清效價增加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或CFT單份血清效價>1∶16;HIT單份血清效價>1∶320可診斷,中和試驗由于操作較困難,一般只作流行病調查用,目前尚有用ELISA檢測森林腦炎病毒IgG抗體方法,較CFI和HIT分別敏感50~200倍及10~80倍,特異性與重復性均好,未發現與乙腦免疫血清存在交叉反應,還有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和腦脊液中特異性IgM抗體,可作早期診斷。

5、PCR檢查:應用RT-PCR技術檢測早期患者血清或CSF中的病毒RNA,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