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森林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1、森林脑炎症状之发热

一般起病2~3天发热达高峰(39.5~4l℃),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弛张热,部分患者可出现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2、森林脑炎症状之全身中毒

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3、森林脑炎症状之脑膜受累

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一般持续5~10天,可和昏迷同时存在,当意识清醒后,还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4、森林脑炎症状之意识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5、森林脑炎症状之肌肉瘫痪

肌肉瘫痪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成为残废。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呈摇摆无依状态。

6、森林脑炎症状之神经系统损害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森林脑炎的常识

1、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又名春夏脑炎。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

2、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们进入有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性蜱咬后,就可能受染,但大部分病入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只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

3、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4、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蜂工作。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疫区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

森林脑炎的检查

1、血象: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在(10~20)×109/L之间,分类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可高达90%以上。

2、脑脊液检查:色清,透明,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在(50~5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糖与氯化物无变化,蛋白质正常或增高。

3、病毒分离:有条件单位可取脑脊液作病毒分离,但病初阳性率较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4、血清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及血凝抑制试验(HLT),双份血清效价增加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或CFT单份血清效价>1∶16;HIT单份血清效价>1∶320可诊断,中和试验由于操作较困难,一般只作流行病调查用,目前尚有用ELISA检测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方法,较CFI和HIT分别敏感50~200倍及10~80倍,特异性与重复性均好,未发现与乙脑免疫血清存在交叉反应,还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5、PCR检查:应用RT-PCR技术检测早期患者血清或CSF中的病毒R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