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1、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1.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種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與熟食品接觸、經常性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應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和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

1.2、控制溫度

即控制適當的溫度以保證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醫|學教育網整理。如:加熱食品應使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貯存熟食品,要及時熱藏,使食品溫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時冷藏,把溫度控制在10℃以下。

1.3、控制時間

即盡量縮短食品存放時間,不給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機會。如:熟食品應盡快吃掉;食品原料應盡快使用完。

1.4、清洗和消毒

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對接觸食品的所有物品應清洗干凈,凡是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還應在清洗的基礎上進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應進行清洗消毒。

2、什么是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于氣候炎熱的季節,主要是由于細菌在較高的溫度下易于生長繁殖或產生毒素;同時由于此時期人體防御機能較低,易感性強,因此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一般較低。

在各類食物中毒中,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見,占食物中毒總數的一半左右。細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氣候炎熱的季節。這是由于氣溫高,適合于微生物生長繁殖;另一方面人體腸道的防御機能下降,易感性增強。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病率高,病死率低,其中毒食物多為動物性食品。

細菌性食物中毒可分為以下幾類:

感染型:如沙門氏菌屬、變形桿菌屬食物中毒。

毒素型:包括體外毒素型和體內毒素型兩種。體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內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肉毒梭菌中毒。體內毒素型指病原體隨食品進入人體腸道內產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如產氣英膜梭狀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等。

3、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什么原因

3.1、禽畜在宰殺前就是病禽、病畜;

3.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潔,生熟交叉感染;

3.3、衛生狀況差,蚊蠅滋生;

3.4、食品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細菌污染的食物就馬上會發生食物中毒,細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達到可致病的數量或繁殖產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這種食物才會發生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有什么症狀

一般由活菌引起的感染型細菌性食物中毒多有發熱和腹瀉。如沙門氏菌食物中毒時,體溫可達38~40℃,還有惡心、嘔吐、腹痛、無力、全身酸痛、頭暈等。糞便可呈水樣,有時有膿血、粘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起病急、發熱不高、腹痛、腹瀉、嘔吐、脫水、大便為黃水樣或黃糊狀,1/4病例呈血水樣或洗肉水樣。細菌毒素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常無發熱。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狀為惡心、劇烈反復嘔吐、上腹痛、腹瀉等。肉毒中毒的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張目困難、復視,隨之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最后可因呼吸困難而死亡。患者一般體溫正常、意識清楚。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為:①在集體用膳單位常呈爆發起病,發病者與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顯關系;②潛伏期短,突然發病,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肉毒中毒則以眼肌、咽肌癱瘓為主;③病程較短,多數在2~3日內自愈;④多發生于夏秋季。

細菌性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至2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以促進嘔吐。

亦可用鮮生姜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10滴水來促進嘔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2、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時間超過兩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克,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采用番瀉葉15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亦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后一次服下。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