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1、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脑的传染源是受感染的动物和人。动物,主要是猪,其次为家鼠、猴、马、牛、羊、兔、鸡、鸭以及鸟类等。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道理,是由于猪的乙脑感染率高,成幼猪均可感染,更新换代快、数量多,与人的关系密切,且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国内外许多学者和防疫人员,用猪的感染率预测乙脑发病主的指标,人受感染后,经1-5天,出现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

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

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已经证实多种蚊在体内繁殖乙脑病毒,包括库蚊属、伊蚊属、按蚊属中的许多种,其中最为主要是的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阈值低,感染高,有兼吸动物(主要是猪)和人血的习性,且该种蚊分布普遍。另外,国内从台湾蠛蠓和库蠓中分离到乙脑病毒。亦可为传播媒介。

2、乙型脑炎的病因

病毒经蚊叮咬侵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短期的病毒血症。大多数人无症状或出现轻微的全身症状而获得了免疫;仅有少数人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脑炎。

许多学者认为10岁以下儿童患病最多,可能与血脑屏障功能薄弱有关,使病毒易于从血流进入。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神经细胞呈广泛变性和坏死,脑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侵润,胶质细胞增生。较重病例,脑组织有软化灶形成。虽脑炎病变分布广泛,但以大脑皮质、中脑、丘脑和延脑病变较重。

因延脑呼吸中枢受损,或由于大脑皮质、下丘脑、桥脑病变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功能,可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由于脑实质炎症,一般均有颅内压增高症,严重者可形成脑疝,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很快就可死亡。由于病变程度和分布各有不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严重脑组织的破坏是产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3、乙型脑炎的症状

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惊厥,体温在38~39℃左右,头痛及呕吐不严重,可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多数在1周左右恢复,一般无后遗症。轻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常易漏诊。

普通型,体温常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数次短暂惊厥,伴轻度脑水肿症状,病程约7~14天,无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无后遗症。

重型,体温持续在40℃或更高,神志呈浅昏迷或昏迷,烦躁不安,常有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症状或体征,如肢体瘫痪等。偶有吞咽反射减弱,可出现重度脑水肿症状。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时间长者脑组织病变恢复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乙型脑炎预防

灭蚊。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注射疫苗。人群免疫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即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和中国的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我国正在试用中,该疫苗系选用60年代SA14株经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紫外线照射等措施后获得的三个减毒活疫苗株,远较国外的减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乙型脑炎的食疗

香蕉根蜜糖汁。鲜香蕉根,蜜糖适量。做法:将所有的香蕉根去除皮并冲洗干净,然后放入榨汁机中并加入水榨成汁液,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然后加适量蜜糖即可饮用,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每天早中晚三餐都可以喝一次,用于治疗乙型脑炎。

二叶豆豉翠农汤。材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西瓜翠衣,白糖、清水适量。做法:将前4种药材冲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水煎煮成药液,并加入些许白糖即可趁热饮用,可以清热解毒,缓解患者发热、头疼、呕吐、口渴。精神不佳、意识障碍等症状。

化斑粥。材料:生石膏,玄参,犀角(或水牛角),鲜荷叶半张,绿豆,白粳米,清水适量。做法:将荷叶、玄参冲洗干净并放入锅中,加入石膏和适量水煎煮成汁液,再放入粳米、绿豆一同煮成粥,最后加入犀角末调味,可以凉血解毒,缓解脑炎症状。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