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是否存在風險

疫情暴發至今,全球已有超四百萬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各個國家都在積極緊張地對抗新冠疫情,而“血漿療法”也走入人們的視野,那么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是否存在風險呢?

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是存在風險的。首先,所謂的“血漿療法”其實并不是什么新療法由來已久,最早的康復期血漿治療嘗試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此前,血漿治療也曾試驗到SARS病毒的治療,且結果顯示能有效醫治SARS患者。

血漿療法的原理是,當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后,受到新冠病毒刺激后會形成的特異性抗體,而產生的這些抗體是能夠對抗新冠病毒的,而且有可能在新冠病毒被消滅后的一段時間內仍然留存在身體里。那么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里,治愈患者的血液里還有病毒抗體的存在,可以保護其不再感染新冠肺炎。

這樣的話,如果收集這些治愈者的抗體,注射到對應血型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體內,就能夠有效幫助殺滅新冠病毒,從而迅速緩解病情。而我國也有小部分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接受了這種血漿療法,也就是將感染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輸注給危重症患者,并對危重患者表現出明顯治療效果。這也表明血漿治療對救助危重患者有著一定的意義。

盡管此前有種種先例和經驗,仍然不能否認血漿療法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局限性的,這也限制了血漿療法無法普及推廣至所有患者身上。首先,血漿來自于人體血液,而血液成分非常復雜,血液中有很多膽固醇結晶、尿酸結晶、血栓、有害金屬、毒素等垃圾,甚至可能存在的病毒,因此有病毒殘留和細菌污染的風險。

此外,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進行輸血后所不良反應可能比普通血漿多一些。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極個別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血漿中的抗體與病毒對抗的過程中,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出汗甚至血壓下降等情況。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