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傳播途徑

埃博拉傳播途徑

1、埃博拉傳播途徑

1.1、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動物的血、尿、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就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在死亡病人的尸體里仍可以存活數日,接觸死亡病人的尸體和血液也可以被感染。

1.2、注射傳播

1976年,當時的扎伊爾醫院每天早晨只給門診部發5個注射器,使用后只是經過簡單沖洗就給下一個患者使用。1976年埃博拉出血熱暴發期間,249例患者中有80多人因在醫院使用了未經消毒的注射器而被感染。

1.3、性接觸傳播

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精液中可以檢測到埃博拉病毒。即使一些患者恢復,有報道在恢復后2~3個月精液中仍檢測到埃博拉病毒。1976年埃博拉出血熱流行中,一例患者的多名性伙伴被感染。

2、埃博拉病毒的結構形態

埃博拉病毒(EBoV)屬絲狀病毒科,長度為970納米,呈長絲狀體,單股負鏈RNA病毒,有18959個堿基,分子量為4.17×10?。外有包膜,病毒顆粒直徑大約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較強的病毒一般長(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環形,分支形較常見。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長的纖突。

3、埃博拉病毒分型

已確定埃博拉病毒分4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型(EBO-Zaire)、埃博拉-蘇丹型(EBO-Sudan)、埃博拉-萊斯頓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對人類不致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感染埃博拉的症狀有哪些

1、初期症狀

最初的症狀包括:發高燒(最少38.8攝氏度或101華氏度)、嚴重頭痛、肌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懷疑疫症爆發前,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登革熱、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這些病都較常見。

2、中期症狀

埃博拉病毒進而可能會引致腹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針孔。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低于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腎、脾和肝) 并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及蛋白尿。

3、末期症狀

由中期症狀病發開始到死亡(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臟器衰竭) 通常需要7至14日。染病后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甚至出血不止。

怎么預防埃博拉

1、落實個人衛生與手部清潔,與患者接觸后都必須用肥皂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患者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

3、不適期間應避免性行為。男性患者于康復后3個月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于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

4、由于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覺并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1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穿著連身型防護衣并配戴N95口罩等高規格個人防護裝備(配戴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

5、民眾如有必要前往疫區國家,應先主動了解前往地區疫情概況或前往旅游醫學門診咨詢。

6、前往疫區時,應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并攜帶衛生紙、口罩等物品,以便有需要時使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