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粪-口感染的直接接触传播

如果接触到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物品就容易造成传播,而且被粪便污染的手以及食品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日常生活的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等,经口摄入传播。

2、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口对口的感染方式口对口也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就是说通过飞沫也可以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因此,脊髓灰质炎传播速度快,一旦家中或身边有人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就一定要进行隔离观察。

3、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日常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也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另外,不良的卫生习惯也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因为,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只要是感染了病毒的人或者物品都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人及携带病毒者均具有传染性,其中以发病前后传染性最大。本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的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等,经口摄入传播。在发病早期,鼻咽部分泌物中存在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

3、瘫痪期

瘫痪期一般是在起病后2~7天或者是发热后的1~2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者是迟缓性瘫痪,并且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病情加重。

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1、自动免疫

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

2、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免疫力可维持3~6周。

3、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4、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