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怎樣才能治好

心梗怎樣才能治好

1、心梗怎樣才能治好

監護和一般治療

無并發症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無并發症患者3天后逐步過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飯、大小便及室內活動。一般可在2周內出院。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患者臥床時間及出院時間需酌情延長。

鎮靜止痛

小量嗎啡靜脈注射為最有效的鎮痛劑,也可用杜冷丁。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者可給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調整血容量

入院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面積

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后必須盡快做出診斷,并盡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2、心梗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征性心電圖衍變以及血清生物標志物的動態變化,可作出正確診斷。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者診斷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無ST段抬高者診斷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過去稱非Q波梗死)。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嚴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現不典型的常需與急腹症、肺梗死、夾層動脈瘤等鑒別。

3、心梗的預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后與梗死面積的大小、并發症及治療有很大的關系。死亡大多發生在第一周內,尤其1~2小時內,相當一部分患者在住院前死于室顫。住院后死亡原因除嚴重心律失常外,還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臟破裂等。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上世紀60年代在30%以上,廣泛采用監護治療后降至15%左右,近年來應用直接PCI后降至4%~6%。

心梗飲食注意

1、恢復期心肌梗塞飲食注意

心肌梗發病4周后,隨著病情穩定、其活動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熱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有利于病損部位的修復,乳類蛋白、瘦肉、類、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別是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性質疏利通導,宜經常攝食。每天的飲食中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費力。此外,恢復期后,應防止復發,其膳食原則還應包括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飽餐。戒煙、酒,如伴有高血壓和慢性心力衰竭者應限鈉。

2、心肌梗塞患者的飲食禁忌

心肌梗塞患者,應忌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飲料。暴飲暴食會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誘發心肌梗塞。特別是高脂飲食后,還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緩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誘發心肌梗塞。此外,還應注意少食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蔥、蒜及過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心梗的危害

1、心臟破裂:約占致死病例百分之三到十三,常發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內,好發于左心室前壁下1/3處。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彈性,心肌壞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釋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導致心壁破裂,心室內血液進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間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頭肌斷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導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源性休克:約占心肌梗死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心肌梗死面積大于百分之四十時,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

3、附壁血栓形成:多見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區內膜粗糙,室壁瘤處及心室纖維性顫動時出現渦流等原因而誘發血栓形成。較小的血栓可發生機化,但多數血栓因心臟舒縮而脫落引起動脈系統栓塞。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