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堿性粒細胞高和白血病有關系嗎

嗜堿性粒細胞高和白血病有關嗎

1、嗜堿性粒細胞高和白血病

不一定有關系。嗜堿性粒細胞是五大類白細胞之一,其細胞數正常值為(0-0.1)×109/L,約占白細胞總數的0-1%。因為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實驗室檢查的一種臨床異常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很多相關性疾病都可以出現嗜堿性粒細胞減少,要明確它是否是白血病有關系,需要鑒別各種與之相關的疾病,必須行相關檢查明確,如詳細的體格檢查,血常規、肝腎功、骨髓穿刺術等檢查。人體是很精密的“儀器”,出現某種異常情況,勢必有與之相對應的疾病出現。全面了解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

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包括

過敏性疾病:過敏性腸炎,藥物、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等疾病;

惡性腫瘤:多見于轉移瘤,機制不明;

其他:糖尿病、傳染性疾病:天花、水痘等。

3、粒細胞白血病診斷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斷依據如下:

慢性期:乏力、低熱、多汗、體重減輕、脾大;血象:WBC升高,嗜酸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骨髓象:增生活躍、嗜酸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加速期:發熱、虛弱、體重下降、骨骼痛、脾大。外周血嗜堿性粒細胞>20%。

急變期:慢粒的終末期,外周血原粒+早幼粒>30%。骨髓:原始細胞+幼淋+幼單>20%。

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診斷依據:

3.1、急性型貧血、發熱、乏力、虛弱、全身不適、、腹瀉、出血等,

3.2、慢性型早期血象、骨髓象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相似,晚期酷似慢粒急變。 診斷依據:血和骨髓中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均>30%

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

病因

1、發病原因

病因不明,大多數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自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慢性期,但急性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也可出現,然而不含有費城染色體。

2、發病機制

某些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有t(6;9)(p23;q34)異常者,骨髓中嗜堿性粒細胞增多,但外周血中不增多,而CML患者有t(9;22)(q34;q11)的異常,此兩種疾病都有9號染色體(q34)異常,并且都有嗜堿性粒細胞的增多,這說明9號染色體斷裂點基因可能影響嗜堿性粒細胞的產生。Peterson等對急性白血病患者455例的白血病原始細胞進行了超微結構分析,發現急性嗜堿粒細胞白血病8例,占急性白血病的不到2%。但Quattrin統計1959~1973年意大利那不勒斯醫院收治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2152例中,本病占急性白血病的4.5%。本病為血中出現不成熟的嗜堿性粒細胞(超過白細胞總數的1/3),并持續存在于疾病的全過程。

症狀

臨床上分兩型。

1、急性型 發病可見任何年齡,本型類似于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起病多急驟,臨床有嚴重貧血、發熱、乏力、虛弱、全身不適、盜汗、咽喉痛、咳嗽、腹瀉、出血等。病程較短,往往死于腦出血。此外還可偶爾伴隨嗜堿性粒細胞內顆粒性物質(特別是組胺)的釋放,導致面紅、頭痛、瘙癢、低血壓或發生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

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

2、慢性型 有費城染色體,而且早期血象、骨髓象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相似,晚期酷似慢粒急變,因此有人認為不是一種獨立的亞型。

3、國內診斷標準如下:

3.1、臨床上有白血病表現。

3.2、外周血中嗜堿性粒細胞明顯增多。

3.3、骨髓象 可見大量嗜堿性粒細胞,原始細胞5%。嗜堿中幼、晚粒細胞也增高,有核左移現象,胞質有粗大嗜堿顆粒。

3.4、臟器有嗜堿細胞浸潤。

3.5、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