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血沉偏高的原因

類風濕血沉偏高的原因

1、血沉就是細胞沉降率,是指紅細胞靜止狀態下每小時下降的速度。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時12毫米左右,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之間的血沉的快慢無明顯的差異,只是小兒的血沉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婦女血沉稍快些。但在患有某些疾病時,血沉可發生明顯變化。

2、凡能引起體內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膽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時,都可引起血沉的變化。如結核病、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種感染等,都會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血沉的變化,所以臨床診斷某種疾病時,不能只憑血沉升高一項指標。需結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體檢,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3、血沉已在臨床上應用60余年,至今仍是一種操作簡便和重復性較好的一種檢測指標。影響血沉的因素很多,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帶電荷的分子,如纖維蛋白原、α2和γ-巨球蛋白是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此外,貧血、紅細胞體積減小等均可使血沉增快,而冷球蛋白血症可減緩血沉。

4、血沉是測試類風濕關節炎活動程度的比較可靠和最簡單的方法,一般情況下,血沉快的病人,關節腫痛、晨僵等症狀比較嚴重,其他器官受損害的機會也較多,進展較快,預后較差。在治療過程中觀察血沉的變化也很有價值,若血沉下降意味著治療有效,如果症狀改善而血沉不下降,應檢查是否同時存在其他疾病。

5、應當指出的是:血沉只是反應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和衡量治療效果的指標之一,何況它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且約有5%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在病情活動時血沉并不增快。因此。在判斷類風濕關節炎活動程度時,應以臨床症狀和體征為主,血沉可作為參考指標。

類風濕檢查

目前,在臨床常見的類風濕病症就有40多種,如何判斷所患類風濕是哪一種呢?這就需要通過正規的醫院檢查。那么,類風濕檢查項目包括什么呢?下面,讓小編給您大致介紹一下。

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可能查不出類風濕因子或其他抗體,僅有血沉、C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升高。但以下檢查對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有臨床意義:

1、血常規:約3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合并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病情活動期血小板升高。少數情況下有白細胞降低,如Felty綜合征。

2、急性時相反應物: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活動期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升高,病情緩解時可恢復正常。

3、類風濕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并表現出與病情相關的關節外症狀。

4、抗瓜氨酸化蛋白抗體(ACPA):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和預后密切相關。

5、滑液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一般呈炎性特點,白細胞總數可達(10~10000)×10/L,細胞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6、影像學檢查:核磁共振、X線檢查、B超。

類風濕的早期症狀

1、晨僵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類風濕患者都會有晨僵的情況出現,這樣的症狀也就是指患者在夜里長時間的不活動關節,導致早晨起來后關節僵硬不能活動。

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症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后經活動或溫暖后晨僵症狀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2、關節摩擦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

有的關節炎症消退后,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3、關節疼痛與壓痛

關節疼痛也是類風濕的一個重要的病症,而關節的腫脹是由于關節內滲出比較多的積液在關節軟組織處,就導致了關節的腫大,這是類風濕的一個比較典型的症狀咯。

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4、關節畸形

是本病的結局。多由關節軟骨與骨破壞后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或因關節周肌腱、韌帶受病損害后使關節出現各樣畸形,如手指尺側偏斜、天鵝頸樣改變等。這是類風濕早期症狀表現。

5、關節痛

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常見于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關節,其次為膝、趾、肘、肩、踝、顳頜關節等,對稱性,伴有壓痛,反復發作,症狀時輕時重。這屬于類風濕早期症狀。

6、僵硬難以活動

指病變關節在較長期靜止不動后出現的僵硬感,必須通過活動方能逐漸緩解。在關節病變中本病活動期的晨僵最為明顯,可持續達1小時以上。

7、關節腫脹

因關節腔積液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引起,慢性病人因滑膜肥厚引起。凡有關節痛部位都可以腫脹。這也是類風濕早期症狀之一。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