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偏低是怎么回事

导读:骨密度偏低是怎么回事?骨密度检测是判断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预防骨折。如检测发现偏低需要注意提高。那么,骨密度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怎么看骨密度检查结果:

1、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

2、Z值是将检查所测得的BMD与正常同龄人群的BMD比较而得出的值。虽然Z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二、骨密度偏低的原因:

骨密度偏低的确为缺钙的一种现象,提示以往缺过钙,目前是否缺钙,不能一概而论。当人体每天摄入钙量不足600毫克时,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老人这些需钙量较一般人多的群体,骨骼和牙齿不仅得不到钙的补给,还要动用其中的钙维持每天生理需要,于是引起骨密度降低。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大约在30岁以后钙已不再吸收进入骨骼和牙齿。

妇女较易发生骨量丢失,就是因为妇女血液中雌激素随月经周期出现波动和减少,绝经后更为急剧地下降所致。妇女过早绝经或闭经、手术摘除卵巢等,均可加速骨量丢失。

男性血液中睾酮缺乏,也会使骨量丢失增加。营养缺乏如钙摄取不足,也是引起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妇女妊娠、哺乳期未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钙,可使骨量丢失8%~10%。

此外,经常不运动、长期卧床、日照少、过度嗜好烟酒等,均可促进骨量丢失。

三、骨密度偏低怎么办?

骨密度下降或骨量丢失,是随着年龄增长不知不觉中出现的,妇女可丢失一半以上的骨量,男性可丢失骨量30%~40%。雌激素对防止骨量丢失和延缓骨骼衰老有重要作用。

随着骨量的丢失,骨骼结构变得稀疏多孔,稍有不慎就容易骨折。骨折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如股骨颈骨折1年内死亡者有20%~25%,幸存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二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为此,应尽早预防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

因而,对骨密度低者,若为30岁以下人群,尽管血钙在正常参考范围,也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除了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外,还要弥补以往的丢失。

注意钙的摄取是关键措施。儿童时期就要摄入足够钙,每日应保证800毫克以上,成人每日需钙1000~1500毫克,妊娠和哺乳妇女应适当增加钙摄入。我国居民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单由饮食摄取钙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量,应额外补充适当的钙剂。

此外,还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日照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减少骨量丢失。因此,体育活动最好在户外进行。

温馨提示:确诊为低骨量时,应查明引发原因,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这对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有一定作用。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