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做骨盆測量

為什么做骨盆測量

1、什么是骨盆測量

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須通過骨盆。除了由子宮、子宮頸、陰道和外陰構成的軟產道外,骨盆是產道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娩的快慢和順利與否,都和骨盆的大小與形態是否異常有密切的關系,狹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難產。初孕婦及有難產史的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均應常規作骨盆測量及檢查。

2、骨盆測量的原因是什么

胎兒能不能通過骨盆而順利的分娩,既與骨盆的大小有關,也和胎兒的大小有關。骨盆雖然形態正常,如徑線小,胎兒雖正常也可能難產;然而當骨盆形態異常,而各徑線都足夠大時,分娩不一定困難。若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兒過大, 胎兒與骨盆不相稱時,也會發生難產。若胎兒較小,即使骨盆小一些,也能順利分娩。骨盆有大有小,胎兒也有大有小,即便是經產婦,每次妊娠的胎兒大小也不相同。

因此,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了解胎兒和骨盆之間的比例,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有的醫院在初診時就測量骨盆,大多數的醫院在妊娠28-34周之間測量骨盆,也有的醫院在妊娠37-38周時,還要做一次鑒定(其中包括外陰消毒后的骨盆內測量或是經肛門測量骨盆),必要時進行X線骨盆測量,以判斷胎兒是否能經陰道分娩。

3、骨盆測量的必要性是什么

產道通暢,產婦安全,產道不通暢,那么就很可能危及產婦生命安全。為了避免女性在生產期間因為骨盆狹窄而造成難產的情況,在懷孕后期,醫生會對準媽媽進行骨盆測量。骨盆測量分兩塊,一塊是外測量,一塊是內測量。外測量很方便,直接借助儀器,但內測量比較復雜,需要用手。骨盆測量的主要目的是記錄骨盆入口與出口的大小,如果準媽媽骨盆入口太小,那么寶寶頭部就沒有辦法入盆,這時候只能通過剖腹產。懷孕最后兩個月,醫生通常會告訴孕媽,接下來的時間需要做骨盆檢查了。有些孕媽因為害怕疼痛,所以就不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是不行的,要知道骨盆測量關系著寶寶是否能順利分娩。越接近臨盆,孕媽肌肉韌帶就越松弛。骨盆測量雖然疼痛,但是孕媽也要堅持測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準媽媽骨盆是否夠寬。如果不夠寬,也無需太擔心,因為在妊娠晚期骨盆也有可能變得正常。

骨盆內測量怎么操作

1、測量對角徑(diagonal conjugate,Dc或稱骶恥內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 ,即為骨盆入口前后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conjugate vera),方法是:檢查者伸入陰道的中指尖觸骶岬上緣中點,十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以另一手示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間的距離,即為對角徑。

2、測量坐骨棘間徑(bi-ischial diameter,BD):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測量方法是一手十指、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距離。

3、測量坐骨切跡(incisura ischiadica)寬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示指置于韌帶上移動。能容納3橫指(5.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指骨盆狹窄。

骨盆外測量怎么操作

1、測量髂棘間徑

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23~26cm。

2、測量髂嵴間徑

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25~28cm。

3、測量骶恥外徑

協助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第五腰椎棘突下,相當于菱形窩上角;或相當于兩側髂嵴聯線中點下1~1.5cm處。)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于骨盆入口前后徑值。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18~20cm。

4、測量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

協助孕婦呈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8.5~9.5cm。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