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壓偏低的原因

收縮壓偏低的原因

1、收縮壓偏低的原因

收縮壓反應心室的前負荷,反應左心室容量大小和收縮能力,收縮壓低說明心室容量不足或收縮的障礙,可以引起腦供血不足。長期的收縮壓偏低,是可以診斷為貧血的,也就是身體的供血不足,常可出現頭暈、頭痛、惡心、耳鳴等症狀。

2、低血壓的症狀

2.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據統計,有上述低血壓狀態的人約占健康人的2.5%~3.5%,常見于經常從事較大運動量的人群如體育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而體型瘦長的年輕婦女也不少見,生理性低血壓可有家族性傾向,無重要臨床意義。

2.2、原發性低血壓病

頭痛,頭暈: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后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

3、收縮壓是高壓還是低壓

收縮壓是有一個正常值的,如果高于正常值的話就是高壓,低于正常值的話就是低壓,所以如果平時測血壓的時候是低壓的話就要好好的補充身體中的營養,不然很有可能會出現眩暈等症狀,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紅豆和紅棗,這樣能幫助很好的起到益氣補血的作用,另外如果是高壓的話飲食方面就要清淡,最好是經常吃新鮮的瓜果蔬菜,這樣既能幫助補充維生素還能有降血壓的功效。

收縮壓的臨床意義

收縮壓在臨床上意義很大,有一種高血壓稱為收縮壓偏高症,就是指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增高,在高血壓各種類型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更難控制。臨床觀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脈急性事件。因此在臨床上醫生會更關注病人的收縮壓。

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臨床研究證實,收縮期高血壓所帶來的危害性可能比舒張壓升高更大。所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而舒張壓不高(低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病患者。

即使舒張壓不高,若收縮壓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視為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壓,并應按此分級結合并存的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治療。

對于無危險因素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對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腎病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正常人的收縮壓值

140是指要將血壓的達標值,正常人的收縮壓(高壓)控制在這個水平以下。“特別是老年人要注意,即使低壓控制得再好,如果高壓稍微有點超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損害。而對于已有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患者來說,更要把血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低壓不能超過80毫米汞柱。”

6是指血糖,糖尿病絕不是“不吃糖”那么簡單,它是誘發全身并發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空腹血糖一定要保持在6毫摩爾/升以下。

0是吸煙,無論何時,煙草都是人們健康的大害,徹底戒煙該成為所有人的“座右銘”。

543是血脂達標值,總膽固醇值,不具有家族史、肥胖等危險因素的人應降到5以下,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者,二者居其一的要降到4以下,而同時有這兩種疾病的,則應降到3以下。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