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1、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手掌法(用于不規則傷口面積的計算):病人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攏)相當于體表面積1%,可以此計算燒傷面積。

中國九分法:即將人體分為11等份,每份等于體表面積的9%,如頭頸部占體表面積為一個九,即9%。頭頸部燒傷,其燒傷面積應為9%。在頭頸部又可分為發部、面部、頸部,各占3%。

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與成人略有區別,因兒童頭部相對較大而四肢較小,故不同年齡的兒童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小兒頭部面積為9+(12-年齡)= %

小兒雙下肢面積為41-(12-年齡)= %

2、如何估計燒傷程度

一般對燒燙傷程度的估計分為輕、中、重度。

輕度燒傷:面積在9%以下的Ⅱ度燒傷。

中度燒傷:總面積在10%—29%之間的Ⅱ度燒傷,或Ⅲ度燒傷面積不足10%。

重度燒傷:燒傷面積在30%~49%,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19%之間,或燒傷面積不足30%,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全身情況較重或已有休克;②較重的復合傷;③中、重度吸人性損傷。

特重燒傷:總面積在5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20%以上。

3、燒燙傷后的病程劃分

燒傷根據病程變化可分為3期:

3.1、體液滲出期

為燒傷后的早期變化。輕者水腫起水泡,燒傷面積較大時,體液的丟失量也大,如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血容量減少而發生休克。滲出在36~72小時后停止而開始吸收或消腫。

3.2、急性感染期

主要來自創面的污染,加之傷后人體的抵抗力降低,細菌在創面上繁殖,導致創面感染,加重組織的損傷。細菌還隨著體液的吸收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症或膿毒血症。

3.3、修復期

人體的修復在創面出現炎症后不久即已開始。1度燒傷一般3~5日痊愈,不留疤痕。淺2度燒傷如無感染,半月左右痊愈,不留疤痕。深2度燒傷3~4周可痊愈,多留有疤痕。3度燒傷焦痂脫落后形成肉芽創面,須植皮才能愈合,并留有大量瘢痕。

燒傷后該如何護理

萬一發生燒傷,首先不要驚慌,也不要急于脫掉貼身單薄的諸如汗衫、絲襪之類衣服,應迅即用冷水沖洗。

等冷卻后才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以免撕破燙傷后形成的水泡。冷水沖洗的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從而避免或減少水泡形成。沖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沖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

如果燙傷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沖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

冷水處理后把創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藍油烴、綠藥膏等油膏類藥物,再適當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針筒抽吸或剪個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則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積聚成塊。

預防燒傷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燒傷創面的處理

創面的存在是燒傷后各種病理生理變化的根源。它是細菌快速生長繁殖的溫床、感染的源地。因此, 抓緊處理好創面就等于從源頭上把住了最常見的創面感染關。

2、消毒隔離

燒傷病房常見金葡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在無芽胞菌中最強,能在干燥狀態下生存。附著在塵埃顆粒和脫屑的上皮細胞上,在打掃衛生、整理床鋪、更換敷料時飛揚在空氣中而造成空氣源性傳播。在環境中金葡菌幾乎無處不在,又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人群中帶菌情況相當普遍,最常見定居于鼻前庭黏膜和皮膚。

洗手工作

醫院工作人員金葡菌帶菌可作為中間媒介引起交叉感染, 接觸患者后必須洗手。洗手應作為最基本的消毒隔離措施,它雖然未能根本解決問題,但在與病人的接觸中,醫護人員的雙手可起到傳播細菌的媒介作用。因此,在接觸病人前后應認真刷洗雙手,用洗滌液洗并用消毒液浸泡可收效。環境消毒重要的是空氣消毒和物品表面的消毒,空氣消毒常選用0.2%0.5%過氧乙酸或雙氧水噴霧,每日2次,此法不影響病室內病人。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