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1、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

肝炎患者,肝硬化时胆碱酯酶会偏低,肝硬化代偿期胆碱酯酶还算正常,但是失代偿期胆碱酯酶开始降低,在肝昏迷的时候胆碱酯酶偏低的现象表现最为明显。

患者如果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也会偏低。胆碱酯酶合成减少是导致血清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当患者为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下降至极其达到最低值,然后渐渐上升,但是假如胆碱酯酶一直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如果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活力会显着下降,同时胆碱酯酶会明显减少,一些情况如营养不良、恶性贫血等也会导致胆碱酯酶偏低。

2、胆碱酯酶是什么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一个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简称为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3、胆碱酯酶的作用

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酰胆碱。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酶,它的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如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介质。当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发挥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作用。随后,乙酰胆碱即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

胆碱酯酶的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口服后15分钟在血中即可测得,2~3小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T1/2为1.7小时,27%以原形在尿中排泄。应用10倍剂量,仅增加血浆浓度3.5倍。本品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全身,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透过血脑屏障:但中毒动物经注射本品后,其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活力有所恢复,且中毒患者经本品治疗后在数分钟内自觉意识有清晰感,故对本品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尚有不同见解。本品在肝脏迅速代谢,4小时内由肾脏排泄83%,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羟苯磺铵不能延迟本品排泄,维生素B1能延长本品半衰期。报告对硫磷中毒患者静脉注射本品,0.8g(16mg/kg),数分钟后被抑制的血胆碱酯酶活力即有升高,15分钟测定已由用药前的正常值20%上升到50%~60%,临床中毒症状亦有缓解,24~48小时的血胆碱酯酶仍可稍有上升。部分中毒患者在注射本品后30分钟血胆碱酯酶开始下降,2~4小时降至正常值的40%左右。6小时降至接近用药前水平。患者临床中毒症状在1.5~8小时(平均5小时)又重现或加重。血胆碱酯酶水平与临床中毒症状基本相符。

胆碱酯酶怎么检查

胆碱酯酶(ChE)是肝合成而分泌入血的,它们和血浆白蛋白一样,是肝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指标。人和动物的ChE有两类。一类是真胆碱酯酶(AChE),分布于红细胞及脑灰质等中。另一类是拟胆碱酯酶(PChE),分布于肝、脑白质及血清等中。ChE的主要功能为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常用比色法与连续监测法测定。

此法显色不稳定,特别是室温超过20℃时影响明显,加三氯化铁显色,应迅速过滤或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比色,否则误差较大,室温过高时,最好于冰水浴操作和过滤。某些患者滤液混浊不清,比色困难,此类现象见于肝脓肿,败血症,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血清粘蛋白含量往往很高,三氯醋酸未能使蛋白完全沉淀,在有些方法中加磷酸可克服此缺点。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