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組織胞漿菌病

什么是組織胞漿菌病

1、什么是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一種由組織胞漿菌引起的疾病,可引起原發性肺部病變和經血流播散。

組織胞漿菌病可見于全世界。在美國的地方性流行區為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峽谷一直延伸到馬里蘭州北部的部分地區,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紐約中部及得克薩斯州,其他州如佛羅里達州也有小的流行灶區。

組織胞漿菌是一種能在自然界或室溫下培養生長的霉菌,但在37℃或侵犯宿主細胞時,則轉變成小的酵母菌細胞(直徑1~5μm)。因吸入被鳥或蝙蝠糞便污染的泥土或塵埃中的真菌孢子而感染。大量而長時間暴露后,較常發生嚴重疾病,常見于男人,嬰兒或T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2、組織胞漿菌病的症狀

播散型:常并發于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病情危重,嬰幼兒和年老者易得,有顯著的全身症狀如發熱、寒顫、咳嗽、疲倦、乏力、呼吸困難、胸痛、腹痛、頭痛、消瘦、腹瀉,有時大便帶血。病程急緩不一。

多有肝、脾及淋巴結腫大,低色素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等。

肺型:該情況主要是因為患者吸入了組織胞漿菌的孢子所導致的,并且患病的時候有急性與慢性之分。

皮膚型:多見于成人,皮膚損害以面部及頸部為多,也可波及口、鼻、咽喉,男性外生殖器及四肢等處,表現為潰瘍、肉芽腫、結節、膿腫或壞死性丘疹等,局部淋巴結明顯腫大,并有液化性壞死。一般無全身症狀。

3、組織胞漿菌病并發症

3.1、在肺腔壁的內層形成纖維組織,擠壓了食道、心臟或肺部影響它們發揮正常功能。

3.2、淋巴結腫大,擠壓了氣管、食道或胸部的大血管。

3.3、使肺部組織留下疤痕。

3.4、失明,如果感染擴散到眼部,就可能發生。

組織胞漿菌病做哪些檢查

本病不能單憑病史和臨床表現作出診斷。胸部X線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照相術有診斷價值。血清學試驗陽性對診斷有幫助。對菌絲型抗原測定為1∶4和對酵母型抗原為1∶16,是疾病活動的有力證據。組織胞漿菌素皮內試驗陽性表示過去或現在有感染,適用于普查。瓊脂凝膠雙相擴散試驗比補體結合試驗更具有特異性,但與芽生菌和球孢子菌病有交叉反應,因此必須同時作組織胞漿菌素、芽生菌素及球孢子菌素皮膚試驗,以便鑒別。

痰、尿、血、骨髓、胸水及其他分泌物涂片或培養分離出莢膜組織胞漿菌,或病理組織切片發現酵母型真菌,可以確診。纖支鏡活檢和灌洗物培養有確診價值,更適用于未鈣化結節病灶和空洞型病變。淺表淋巴結活檢,肝、脾、肺等穿刺活檢對確診很重要,但內臟穿刺宜慎重。

組織胞漿菌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

一般病例不經治療常可自愈,少數慢性肺部病灶遷延不愈和原發型皮膚肉芽腫型可借助外科手切除。

2、病原治療

2.1、病原治療適用于急性肺病型伴有低氧血症、慢性肺病型、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兩性毒素B為首選藥,每日給予0.4-0.5mg/kg或隔日雙倍劑量,療程10周;播散型每日用0.5~0.6mg/kg,療程6—22周,控制總治療劑量38mg/kg.對非致命性組織胞漿菌病的患者可選用酮康唑,每日200~400mg,療程8個月,或氟康唑每日100~400mg治療,氟康唑對組織胞漿菌腦膜炎效果尤佳,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脂質體、伏立康唑作為次選藥物。

2.2、免疫功能正常、有症狀者很少需要抗真菌治療。但嬰兒期進行性播散性患兒,如不治療可能迅速發生死亡,而經治療者愈后很好。如果炎症已發展至纖維化,激素治療并無益處。單獨發生心包炎者不需要抗真菌治療,經4~6周的抗炎治療后一般能消失。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