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臨床表現

心梗的臨床表現

1、心梗有什么臨床表現

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

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誤診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數患者表現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易誤診。

神志障礙可見于高齡患者。

全身症狀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胃腸道症狀表現惡心、嘔吐、腹脹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見。

心律失常見于75%~95%患者,發生在起病的1~2周內,以24小時內多見,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心率減慢、房室傳導阻滯。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幾小時內易發生,也可在發病數日后發生,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

低血壓、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時由于劇烈疼痛、惡心、嘔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壓,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面積大于40%)時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

2、心梗如何急救

持續呼叫患者的名字,讓患者保持清醒,絕對別讓他(她)睡著了。

用手指壓人中,壓到患者眉頭皺起為止。(人中:位于鼻柱下,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的交界處)

握空拳,反復滾壓膻中到華蓋這個區域,刺激心臟肌肉。(膻中:位于胸骨正中線上,與第4、5根肋骨交界的地方,兩乳頭的正中間);(華蓋:位于人體的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1肋骨間)

以右手握空拳,左手疊合其上,用身體的力量從右到左滾壓胸腔,壓、滾時,提醒患者吸氣,手放開時吐氣。直到患者兩肩會動,臉色轉好為止。

如病人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家人切不可將其抱起晃動呼叫,而應立即采用拳擊心前區使之復跳的急救措施。若無效,則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直至醫生到來。

如有家用常備藥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片讓病人含化,或將亞硝酸異戊酯1支,用手巾擠碎捂鼻吸入。同時口服1-2片安定片,使病人鎮靜下來,周圍的人也不要大聲說話。

3、心梗如何治療

一般治療:持續心電監測,臥床,建立靜脈通道,鎮痛嗎啡,吸氧,硝酸甘油靜滴,阿司匹林,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飲食和通便。

再灌注:3-6小時內,不要超過12小時內,溶栓:尿激酶。介入。抗凝藥,極化液,治療心衰(強心洋地黃。利尿擴血管)

控制休克:多巴胺升壓糾正酸中毒,腦保護,保護腎臟溶栓是否再通應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直接判斷,或根據以下4點臨床間接判斷血栓溶解:心電圖抬高的ST段于2小時內下降>50%;胸痛在2小時內基本消失;2小時內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現(14小時內)

心梗如何飲食

控制總熱量的攝人:臨床資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體超重或肥胖的較多,因脂肪過多環繞心臟,壓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進一步減弱。因此,要限制飲食總熱量,以控制體重。在休息條件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千克體重為宜。

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日常飲食應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應避免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同時宜多吃豆制品。每日膽固醇的總攝人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限制食鹽:鈉攝人過多,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可使血容量增加,從而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心肌梗塞的病人每日食鹽量應少于4克。

少食多餐、食物細軟:由于心肌梗塞病人泵血功能低下,導致胃腸粘膜瘀血、功能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

心梗如何保養

1、適度鍛煉

一般來說,要達到鍛煉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認真的體育鍛煉,每次不少于20分鐘,但也不宜超過50分鐘。開始時要先活動一下身體,如舉臂、伸腿等。

2、放松精神

愉快陜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即使比賽也應以鍛煉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以輸贏論高低。

3、注意氣候變化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并繼發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有不適。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