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能夠治的好么?如何治?

補中益氣湯

治腸炎效佳

補中益氣湯出自金代名醫李東垣《脾胃論》,是中醫方劑里有名的補益方劑。具有補中益氣, 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中氣下陷之證。

原方藥物組成:黃芪、人參(黨參)、白術、 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棗。臨床治療疾病較多,如眩暈、低血壓、臟器下垂等等。

在對一些腹瀉患者治療中發現,補中益氣丸對一些特殊類型腹瀉有較好的成效。補中益氣湯原方本來就注明對久瀉便溏有治療作用。

但是在臨床發現有一種特殊腹瀉患者,主流表現患者飲食正常,大便次數增多,但是大便不溏泄,每日 3~5 次,伴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而 且幾乎每次早中晚飯后就要大便。對于這種特殊類型患者,在補中益氣丸基礎上,根據患者具體表現加減藥物,均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現舉兩例如下。

驗案一:

患者方某,女性,63 歲。形體瘦弱,自述經常腹瀉,每日 3~5 次,且每次飯后不久即瀉,瀉前有腹痛下墜感,便后減輕,頭暈乏力,舌淡邊尖略紅,脈細。

考慮患者雖然納可,但是飯后即腹脹,說明胃雖然能受納,但是脾虛不能健運,便前腹痛,便后痛減,考慮肝郁乘脾。

故以補中益氣丸合痛瀉要方加減,處方如下:黨參 15 克,焦白術 15 克,炙甘草 9 克,陳皮 9 克, 黃芪 20 克,當歸 12 克,升麻 6 克,柴胡 6 克,茯苓 15 克,白芍 15 克,防風 9 克,山藥 15 克。以上方藥每日 1 劑,煎服 2 次。

方中以補中益氣湯健脾益氣,以痛瀉要方瀉肝補脾,酌加山藥、 茯苓健脾止瀉。患者一周后復診,病情明顯好轉,每日大便 1~2 次,腹痛減輕,繼續服用 1 周,症狀消失,后以補中益氣丸鞏固一段時間。

黨參花

驗案二:

患者周某,男性,43 歲。患者患慢性腹瀉數年,近半個月加重,每日大便 4~6 次。飲食正常,每次飯后必大便,大便成型,便后覺舒適。舌淡苔薄,中心薄黃膩。脈細滑。

患者到縣級醫院做腸鏡診斷為結腸炎。患者雖然腹瀉,但是形體仍偏胖,痰濕體質。處方以補中益氣湯 加減:黨參 15 克,焦白術 15 克,炙甘草 9 克,當歸 9 克,陳皮 9 克,黃芪 20 克,升麻 6 克, 柴胡 6 克,半夏 12 克,茯苓 15 克,黃連 6 克,薏苡仁 30 克。

上方每日 1 劑,1 周后患者復診效 果明顯,繼續服用 2 周基本痊愈。本方以補中益氣湯健脾升陽,加半夏、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濕, 方中另加黃連 6 克,是因為舌苔中心微黃膩,所謂“獨處藏邪”,說明雖然脾虛為主,但是仍然 有少許濕熱,所以加黃連清熱燥濕。諸藥合用,方證合拍,收效甚佳。

從以上病例看,補中益氣湯對于這種特殊腹瀉辨證為脾虛為主,能夠收到較好療效。

慢性腸炎能夠治的好么?如何治?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