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1、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寨卡热”。前往或居住在疫情地区的民众,尚未感染者皆有风险。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和黄热病;但相对于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温和。蚊虫叮咬人后,大约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寨卡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地区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2、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的一种,最早在1947年从乌干达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1968年在尼日利亚的人类标本中检测到,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蒲岛暴发群聚疫情。基因型别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目前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记录。

3、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兹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蚊体内增殖,约10天左右,病毒进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寨卡病毒。此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而感染。

有专家表示该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际间传播,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1、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2、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蚊子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减少蚊子叮咬。

3、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

4、已怀孕妇女,一定不能前往疫区,如果前往疫区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密切监测。

寨卡病毒会不会流入中国

寨卡疫情去年在美洲暴发以来,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蚊媒传播寨卡病毒,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11个国家今年均发现了寨卡病毒人际传播的证据。伴随越来越多国家“中招”,病毒实现本地传播,寨卡病毒正迅速从“突发事件”转变为“常规事件”。

“寨卡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2017年,我国将会继续发现输入性病例,如果东南亚出现类似往年登革热一样的流行规模,则预计我国发现的输入性病例会增多。不过做好防范措施,寨卡病毒难以在国内蔓延。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