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尿道損傷的臨床表現

后尿道損傷的臨床表現

1、后尿道損傷的臨床表現

出血性休克:傷后病人首先表現為骨盆骨折的症狀,主要是大量失血出現出血性休克。

尿道口流血:尿道膜部斷裂一般多無尿道口流血,少數病人可有少量血液流出。

排尿不能和尿潴留:多于搶救休克后發現病人無尿排出。

下腹脹痛:局部肌緊張,可觸及脹大膀胱。

尿外滲及血腫:出現在下腹部、會陰及陰囊。

2、后尿道損傷的病因及病理

尿道膜部穿過尿生殖膈,此處尿道最薄弱。尿生殖膈由韌帶和橫紋肌組成,附著于恥骨下支,當擠壓傷引起骨盆骨折時,尿生殖膈移位,產生剪切暴力,使尿道膜部撕裂。尿道連續性破壞使前列腺向后上方移位。骨盆骨折可引起大量出血,在前列腺及膀胱周圍形成大血腫。患者不能排尿,一旦用力排尿就發生尿外滲。

3、后尿道損傷怎么辦

緊急處理:骨盆骨折病人需平臥,勿隨意搬動,以免加重損傷。病人需積極抗休克治療。一般不宜插入導尿管,以免加重局部損傷和血腫感染。

手術治療

早期處理:待病情控制穩定后,可行恥骨上膀胱造瘺。尿道不全撕裂一般于2~3周自行愈合。尿道完全撕裂需留置膀胱造瘺3個月,并行二期尿道狹窄的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為尿道拖人手術。休克症狀不明顯的病人可一期行尿道修復手術,其目的是恢復尿道的連續性,避免尿道斷端遠離而形成瘢痕假道,常用的手術為尿道會師手術。

并發症處理:后尿道損傷常伴有尿道狹窄,需定期擴張。尿道擴張效果不佳可用尿道鏡行尿道內切開術。狹窄段超過1cm者可行瘢痕切除,尿道對端吻合,尿道長度不足者,可以包皮帶蒂皮管替代尿道進行修復手術。

尿道損傷分類

根據損傷部位可以分為前尿道和后尿道損傷。前尿道損傷多見于會陰騎跨引起的球部尿道損傷;后尿道損傷常見于骨盆骨折引起的膜部尿道撕裂傷。依據損傷的病理變化可分為尿道挫傷、部分尿道裂傷和完全性尿道撕裂傷。

1、尿道挫傷

尿道粘膜或部分海綿體損傷。無排尿困難。

2、部分尿道撕裂傷

尿道的一部分損傷,保持尿道的連續性。合并陰莖深筋膜損傷時,可出現尿外滲和排尿困難。

3、完全性尿道撕裂傷

尿道完全斷裂,尿道的連續性中斷,尿道滴血而排尿困難、尿外滲。

尿道損傷的術后護理措施

1、排尿護理。排尿前要先夾住引流管,經尿管向膀胱內注入呋喃西林100~300毫升,然后讓患者站立排尿。最初排尿時有些疼痛,要鼓勵患者勇敢面對。

2、對疼痛的護理。術后一般情況下會出現程度不等的疼痛。對年齡小的患兒,術后安排其家長陪住,滿足患兒的心理依賴,并讓其家長協助護理人員安撫患兒。對疼痛反應較強烈時,要根據醫囑給予鎮靜止痛。

3、飲食護理。手術以后要吃流食,如奶類、果汁、菜汁、肉湯、各種營養液等,要求高營養、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這樣既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又能適當控制排便。要反復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明限制飲食的必要性。

術后過早排便的危害有:排便用力,可增加切口的張力;在排便排尿中樞的控制下,常大小便一起排,可使尿液通過未完全愈合的尿道傷口,產生尿道瘺;殘余尿液滯留于再造的尿道內,易使傷口感染;手術切口距離肛門較近,糞便中的細菌進入到切口的深層組織易引起感染。要鼓勵患者多飲水,一個作用是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另一個作用是有利于尿路的清潔,達到內沖洗的目的。

4、對傷口的護理。術后5到7天的時候傷口暴露,要求每日3次用雙氧水清洗血痂,每隔4小時用碘伏涂于切口周圍及縫線處,每晚用棉簽蘸石蠟油滴于再造尿道外口處,也可用石蠟油棉簽輕輕向尿道口內插入,以避免因再造尿道外口粘連而增加排尿阻力。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