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為什么痛風是人類的“專利”?

你知道嗎,痛風這種疾病在動物中并不普遍存在,是人類等少數動物的“專利”。深究起來,竟然還是人類進化的歷史長河中“斗轉星移”的后果。

很多人都知道“痛風”這個病,即使自己沒得過痛風,也見過他人痛風發作時一瘸一拐的痛苦情狀。在自然界,除了人、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長臂猿之外,其余哺乳動物都不會得痛風。換言之,貓和狗等其余哺乳動物從不會發作痛風。那么,痛風為什么會成為人類等的“專利”呢?

痛風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當血液中尿酸濃度達到一定水平后,單尿酸鹽容易在關節等部位析出結晶,誘發炎症反應,致使嚴重的關節疼痛,即痛風。而高尿酸血症又和嘌呤代謝相關。嘌呤是生物核酸中的一種堿基,肉類、蔬菜、水果中均含有多少不一的嘌呤成分。嘌呤被攝取人體后,最終代謝成尿酸,而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大量的尿酸在泌尿系統沉淀容易引起尿酸結石,在關節部位析出則引起痛風。

雖然尿酸是人體代謝的終產物,但在除人、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長臂猿之外的哺乳動物體內都含有尿酸氧化酶,能將尿酸繼續代謝成尿囊素,尿囊素才是這些動物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其溶解度是尿酸的10~100倍,能夠輕輕松松排出體外。因此,這些動物不會患痛風。人類體內恰恰缺少尿酸氧化酶,不能將尿酸氧化成尿囊素。究其前因,是因為在大約1500萬年前,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尿酸氧化酶基因和啟動因子發生遺傳突然變化失活,成為了假基因,從而無法合成出尿酸氧化酶。大多數哺乳動物尿酸水平在60~120 微摩爾/升,原始人類血尿酸水平在120~240微摩爾/升。現代醫學中高尿酸血症診斷標準為男性血尿酸大于420微摩爾/升,女性血尿酸大于360微摩爾/升。中國高尿酸血症的總體患病率為13.3%(即7~8人中就有1名高尿酸血症患者),已成為繼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見代謝性疾病。

除了人類、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長臂猿,禽類和爬行類動物也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將尿酸代謝成尿囊素。早在18世紀就有禽類痛風的報道,鷹、孔雀、雞、鴨、鴿子等多種禽類均被發現有禽痛風的患病史。禽類痛風分為內臟型和關節型,關節型與人類痛風症狀很相似。

按照達爾文的生物演繹論,應該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什么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會出“進化意外”,失去了這么重要的一種酶,反而向著不利于生存的方向進化?學者們提出了很多假說,例如:尿酸類似咖啡因,能夠抬高人類的認知水平;尿酸為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有助于延長壽命、減少腫瘤發生;更為廣泛認可的假說為:人類直立行走須要維持一定的血壓,在古人類低鈉、低嘌呤飲食時期,尿酸起到了和鈉一樣維持人體血壓的作用。不過,以上假說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蘇軾在《荔枝龍眼說》中寫道:“閩越人高荔子而下龍眼,吾為評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飽。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嚙久之,了無所得。然酒闌口爽,饜飽之余,則咂啄之味,石蟹有時勝蝤蛑也。戲書此紙,為飲流一笑。”

“流膏”就是蟹黃(母蟹的肝臟和卵巢),嘌呤含量非常高,是痛風患者禁食的食物。蘇軾從荔子(即荔枝)和龍眼、蝤蛑大蟹和彭越石蟹的比較得出樸素的論斷:事物的價值不是墨守陳規的,會隨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正如尿酸氧化酶基因的失活,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可能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斗轉星移”,到了現代社會竟成了人類高尿酸血症的前因,痛風成為了人類等少數動物的“專利”。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任何事物都有其辨證的兩面性。利與弊的相互轉化可能只在不經意之間。行文至此,你是否覺得痛風也不再面目可憎了呢?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宋剛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圖片來自網絡

lt;公眾號ID:kepuinggt;

健康 | 為什么痛風是人類的“專利”?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