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的臨床表現

顱腦損傷的臨床表現

1、顱腦損傷的臨床表現

1.1、意識變化: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時間可決定腦損傷的嚴重程意識狀態的改變是腦功能改變的最重要的指標。因此,不僅要看傷員受傷當時的Gcs評分,更應注意Go的發展變化趨勢。進行性意識障礙,始終是繼發顱內血腫重要的早期表現。尤其注意意識清醒思者的超早期意識變化。

1.2、頭痛與嘔吐:頻繁的嘔吐,進行性加重的劇烈頭痛,為顱內壓增高的早期表現。一般頭部傷后早期頭痛,多表現為局限性或以傷部為主,若頭痛擴散到整個頭部或雙額、頸、頸枕部、雙眼眶部且加重,伴有眼球腫脹,畏光,特別雙眼脹痛加重,應懷疑有顱內血腫的可能。

1.3、頭部體征:著力點有巨大血腫者,應疑有顱骨骨折,而在著力點以外出現腫脹,尤其在枕頂部著力。穎肌腹膜下腫脹常提示穎部有骨折,可能并發有硬度外血腫;頸后肌肉腫脹,強迫頭位,耳后遲發性淤斑,常提示枕骨或頸骨巖部有骨折,應注意后顱窩血腫。

2、顱腦損傷的檢查

2.1、X線平片檢查:X線平片檢查包括正位、側位和創傷部位的切線位平片,有助于顱骨骨折、顱內積氣、顱內骨片或異物診斷,但遇有傷情重篤病人不可強求。顱骨線性骨折時注意避免與顱骨骨縫混淆。

2.2、MRI檢查:對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腫、輕度腦挫裂傷、小灶性出血、外傷性腦梗塞初期及位于顱底、顱頂或后顱窩等處的薄層血腫,MRI檢查有明顯優勢,但不適于躁動、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3、顱腦損傷的診斷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傷情: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眼部征象、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小腦體征、頭部檢查、腦脊液漏合并損傷。另外要考慮影響判斷的因素如酒后受傷、服用鎮靜藥物、強力脫水后、休克等。顱腦損傷早期診斷除了根據病人的致傷機制和臨床征象之外,還要選擇快速準確的檢查方法,首選CT掃描。

顱腦損傷如何預防

1、高危群體應注意保健,按醫囑服藥,減輕誘發因素。

2、患者家屬應加強護理,避免患者情緒起伏和超常運動。

3、對有嚴重休克或呼吸困難疑有梗阻者應就地就近搶救,待病情有所穩定后再轉送,切忌倉促搬動及遠道轉送。

4、轉送過程中,為防止昏迷病人因誤吸入嘔吐物、血液、腦脊液引起窒息,應將頭轉向一側,對確認無頸椎骨折者可托起頸部,另一只手壓前額使之盡量后仰。必要時先行氣管插管后再轉送。并注意途中隨時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

5、對于煩躁不安者,可予以適當的四肢約束,在引起煩躁的原因未解除前,慎用鎮靜劑。

6、四肢和脊柱有骨折的病人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在轉送前應做適當固定,以免在搬運過程中加重損傷。

7、陪送的醫護人員在轉送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脈搏及意識的變化,情況緊急時隨時停車搶救處理。

顱腦損傷患者的飲食護理

顱腦損傷后清醒、無吞咽困難者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證營養的供給,促進損傷的修復。傷后第一天一般需禁食,如無嘔吐可逐步進食流質、半流質,如無咀嚼和吞咽困難可逐步過度到軟食。顱腦損傷后如需手術治療,術前應禁食10~12小時,禁飲6~8小時,以免因麻醉或手術過程嘔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顱腦損傷行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患者清醒后如無嘔吐等不適,可進食流質、并逐漸過度到半流質、軟食,早期胃腸功能未恢復時盡量少進食牛奶、豆漿及含糖類食物,防止產氣過多而引起腸脹氣。

顱腦損傷后昏迷24小時或手術后昏迷24小時,應予鼻飼飲食以保障營養的供給。研究表明顱腦損傷后早期(72小時)采用鼻飼流質不僅可以起到營養支持的作用,還能保持胃腸黏膜的完整性,減少消化道出血的發生,能促進傷后腹腔中胃腸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恢復,還可以節省腸外營養的開支。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