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帶損傷的臨床表現

止血帶損傷的臨床表現

1、止血帶損傷的臨床表現

疼痛:捆扎時間過長,易出現受壓部位以下肢體疼痛,這是由于肢體缺血及局部壓迫造成的。且由于缺血-再灌注損傷造成缺血后水腫,解開止血帶后,疼痛更加劇烈。

皮膚損傷:使用止血帶部位直接壓迫皮膚出現皺褶,可引起皮膚水皰和擠壓、甚至壞死。

神經麻痹:肢體止血帶平面以下神經功能障礙,這是止血帶應用不當最常見的并發症。因捆扎時間過久或壓力過高,造成患者應用止血帶部位以下的神經受到過度擠壓,導致神經失能。若使用壓力過大,即使應用時間較短,同樣造成神經麻痹。

2、止血帶損傷的其它危害

再灌注損傷:止血帶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應。

筋膜間室綜合征:是指筋膜間隔區壓力增加,影響血液循環和組織功能,導致肌肉壞死、神經麻痹所造成的一種早期綜合征,嚴重時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3、止血帶使用注意事項

上止血帶的時間最長不宜超過3小時。并在此時間內每隔半小時(冷天)或1小時慢慢解開、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鐘,放松時可用指壓法暫時止血。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輕易使用止血帶,因為上好的止血帶能把遠端肢體的全部血流阻斷,造成組織缺血,時間過長會引起肢體壞死。

止血帶只能用于捆扎四肢,絕不要捆扎頭部、頸部或軀干部。

也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蓋,不要遮住捆扎在肢體上的止血帶。如果你不得不把患者一個人留在營地中,在他的頭,用簽字筆或者是口紅,寫上捆扎的時間和工具箱的位置。

檢查血液的循環情況。繃帶包扎完畢后,應經常檢查腳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發烏的紫斑,以及該處的體溫有無下降等現象。如果有這樣的現象,應該松開布帶,否則時間一長,會引起組織壞死。

出于同樣的原因,不能長時間的利用止血帶捆扎肢體,除非是在施行動脈結扎手術的時候,迫不得已才那么做。一般止血時,應先嘗試直接是壓法,然后是用施壓位點法,直到使用在傷口處保持直接施壓的方法。如果傷口位于肢體的末端,可以將傷處抬高。

止血帶的使用部位

需要使用止血帶的只有兩個部位:前臂(就在腋下)和大腿的上部。選擇寬度至少5厘米(2英寸)的布帶,當作止血帶來使用。如果被迫使用更窄的線(電線或者是繩索)的話,必須墊上折疊多層的布料,以減少不適感,避免損傷神經或者肌肉。

止血時,止血帶必須捆得足夠緊,以阻止血液供應,但是要有間隔地松開一次,上述捆扎的方法可以方便松開。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

在現場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帶和布性止血帶。橡皮止血帶是一種特制的橡皮管,在現場可使用橡皮條、自行車內胎等替代。使用時要把止血帶放在肢體適當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處;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處。先在上止血帶的部位墊一層軟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護皮膚。

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將橡皮管拉緊繞肢體一圈后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后將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間,由食指中指夾持尾端從兩圈止血帶下拉出一半,使之成為一個活結。如果需要松止血帶時,只要將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帶是用繃帶或布條制成的止血帶。現場急救時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條代替繃帶。將布帶纏繞肢體一圈后打結,圈內插入一小木棍絞緊,邊絞邊看出血情況,動脈出血剛剛止住即為松緊適度。然后將小木棍用布條固定。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