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了草药痒正常吗

敷了草药痒正常吗

1、敷了草药痒正常吗

敷了草药痒正常,药物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甚至引起过敏。

在我国,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各种中草药及其制剂应用广泛。起初人们不是很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推广,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

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三七、天花粉、水蛭、灰叶铁线莲、乳香、没药、鸦胆子、雷公藤、番泻叶、蜈蚣、金银花、黄芩、连翘、栀子、地龙等为临床高致敏中药材,且栀子、鱼腥草、板蓝根等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高风险药材。而中药中的谷甾醇、绿原酸、棕榈酸等成分与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高度相关。

2、敷药的基本制法

传统的敷药多采用新鲜药材或临症配方,添加溶剂或不加溶剂,捣擂后外敷。

现代多制成成药使用。其中有代表性的为糊剂:通常是将药物粉成细粉,或按药物所含有效成份的性质,以适宜的方法制备成浸膏,再碎成粉;然后与基质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得。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糊剂和油性糊剂两类。

3、敷药的操作方法

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外敷中药治百病的方法有哪些

1、足穴药敷疗法

眩晕:独头蒜20g、土豆去皮20g,共捣为泥状贴于涌泉穴。

腹胀:以菜菔子30g浸于黄酒中取出涂擦隐白穴。

小儿惊风:以牙皂20g、朱砂10g、研末,以此药末蘸姜汁擦丘墟穴。

呕吐、腹痛:姜汁、蜂蜜各等量,丁香各10g,以此捣汁后,涂抹于太白穴。

头痛:以胡椒3g,研末,酒调涂于京骨穴。

鼻炎:黄柏9g、生地12g、黄酒适量,同捣,涂患儿足底涌泉穴。

2、手、足心药敷疗法

鼻炎:生地12g、樟脑2g,共捣,敷于两手心,纱布包好,24小时换药一次,一般3次即可痊愈。

口疮:吴茱萸9g,为末,醋调涂于足心。

关节炎: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脚心,觉有凉气从脚底部传出即安。若敷丹田亦利小便。

高血压:吴茱萸46g,硫磺、面粉各16g研末拌匀,酒炒热,男左女右包足心。

小便不利:大蒜1头,盐60g,山栀子6g,共为末,加水调敷脚心。

肾炎水肿:生姜30g,豆豉9g,食盐6g,连须大葱(带泥)30g~80g,共捣做饼,烘热贴在脚心。

小儿遗尿:黑牵牛3g为末,水调,敷足心即止。

敷药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禁忌证

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

2、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确定用外敷疗法作主要治疗还是作为辅助治疗。

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既不易流脱,又可以粘着为适当。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敷药的温度要适当,一般治寒证宜热(注意小心不要烫伤皮肤),治热证宜凉。

在穴位敷药时,要尽量对准穴位。

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若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去积水,再涂上龙胆紫药水,盖上消毒敷料。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