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的概述

1、定義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

2、別稱

3、發病部位

腸胃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無人群限制

6、科室

消化內科

急性腸胃炎的典型症狀

1、急性腸胃炎的典型症狀

急性胃腸炎引起的輕型腹瀉,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急性胃腸炎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瀉,每天大便數次至數十次。大量水樣便,少量黏液,惡心嘔吐,食欲低下,有時嘔吐出咖啡樣物。如出現低血鉀,可有腹脹,有全身中毒症狀;如不規則低熱或高熱,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蒙眬,甚至昏迷。

2、急性腸胃炎的分類

(1)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單純性胃炎可由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其胃粘膜病變主要為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表面覆蓋白色或黃色滲出物,可伴有點狀出血和輕度糜爛,本病發病多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腸炎而有腹瀉、臍周疼痛,重者可有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病程較短,具有自限性。其治病原則主要為祛除病因、對症治療、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2)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口服藥物(如水楊酸鹽制劑、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質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應激狀態為其常見病因。本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有嘔血和黑糞,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間歇性,可自止。急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原則主要為積極治療原發病,祛除致病因素,并做相應的制酸和止血處理。如果為上消化道大出血應及時給予輸血、輸液、積極補充血容量。

(3)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是由于吞服強堿、強酸或其它腐蝕劑而引起的胃粘膜損傷。胃部病變在輕者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糜爛,重者可有急性潰瘍、胃壁壞死甚或穿孔。本病在吞服腐蝕劑后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燒灼和窒息感、舌水腫、流涎與咽下困難,并有胸骨后和上腹部劇痛,亦可有持續呃逆、嘔吐、咳嗽,發熱可達38℃~39℃,呼吸困難,嚴重者嘔吐物呈血性,出現虛脫、休克甚至并發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縱隔炎、腹膜炎。本病是一種嚴重的內科急症,必須及早積極搶救,監測生命指征,應用解毒劑,營養支持及抗生素防治感染。

(4)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是胃壁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病變。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鏈球菌,其次為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及大腸桿菌。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潰瘍、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術為其誘因。本病起病急驟,臨床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偶有膿性嘔吐物。本病一旦確診,應立即給予手術,并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糾正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急性腸胃炎的病因病機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堿及農藥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胃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根據病史,起病急,有上腹部疼痛、不適,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一般可作出急性胃炎診斷。如有酗酒、嚴重創傷等病史,突發上消化道出血,呈間歇性,可在48小時內作胃鏡檢查,以明確出血病因,有利于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診斷。

急性腸胃炎的并發症

腹瀉和嘔吐所引發的脫水現象是腸胃炎的一種嚴重并發症,腸胃炎病程長,病勢緩慢,主要症狀同于急性,可引起惡病質,其他并發疾病如電解質不平衡、腸穿孔、敗血症等。

急性腸胃炎的防治方案

1、急性腸胃炎的預防方法

首先,平時吃飯要有規律,不得暴飲暴食,不可以有一頓沒一頓,同時也最好不要吃辛辣、油炸類的食物,以免刺激到腸胃。吃飯之前喝小碗湯,或者在吃飯的時候適當的喝些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其次,吃飯的時候最好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保證食物在空腔內的充分磨切,才能和唾液混合在一起,以促進是無語的消化。還要注意飲食上的衛生,最好戒掉吸煙和喝酒的習慣。

2、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

盡量臥床休息,病情輕者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入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解痙藥:如顛茄,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1日2~3次。抗生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生素。但應防止濫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