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

腦梗塞的概述

1、定義

腦梗死舊稱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與其關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脫水、各種動脈炎、休克、血壓下降過快過大等。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征。腦梗死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

2、別稱

腦梗死。

3、發病部位

腦血管。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45~70歲中老年人。

6、科室

神經科。

腦梗塞的典型症狀

1、腦梗塞的典型症狀

早期症狀: 表現為頭痛、頭暈、眩暈、短暫性肢體麻木、無力。起病一般較緩慢,

晚期症狀: 雙眼向病灶側凝視、中樞性面癱及舌癱、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飲水嗆咳和吞咽困難;出現意識障礙,甚至腦疝、死亡。

2、腦梗塞的分類

2.1、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

即腦血栓形成,是腦梗塞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指腦動脈的主干或其皮層支因動脈粥樣硬化及各類動脈炎等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的管腔狹窄或閉塞,并進而發生血栓形成,造成腦局部供血區血液中斷,發生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2.2、腦栓塞

是指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系統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腦栓塞根據栓子來源不同,分為:

2.2.1、心源性,最常見,占腦栓塞60%-75%。

2.2.2、動脈源性,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脫落等。

2.2.3、其他,約30%腦栓塞不能確定原因。

2.3、腔隙性梗死

是指發生在大腦半球深部白質及腦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腦組織缺血、壞死、液化并由吞噬細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約占腦梗死的20%。

2.4、出血性梗死

是由于腦梗死供血區內動脈壞死后血液漏出繼發出血,常發生于大面積腦梗死之后。

2.5、無症狀性梗死

是由神經影像學或尸檢發現而患者沒有提供任何腦梗塞病史的腦梗塞。

2.6、其他,如血管痙攣。

腦梗塞的病因病機

由于腦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因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是發生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INTERSTROKE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風險中的90%可歸咎于10個簡單的危險因素,它們依次是高血壓病、吸煙、腰臀比過大、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力及抑郁、有基礎心臟疾病和高脂血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數危險因素都是可控的。

腦梗塞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腦梗塞的診斷方法主要為以下四種:

1、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攝片及監測血壓等,可提供原發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壓病及不同類型的心臟疾病等。

2、頭顱X線攝片有時可發現頸內動脈虹吸部有鈣化影;梗死范圍較廣者可在發病2—3日后出現中線波移位,持續約2周。

3、腦血管造影可發現動脈閉塞或狹窄的部位,腦水腫所致血管受壓、移位和側支循環等情況。

4、腦CT及核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腦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圍腦水腫情況和有無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無創性診斷手段。

腦梗塞的并發症

容易出現以下并發症: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腎功能不全,褥瘡,關節攣縮,應激性潰瘍,繼發性癲癇,腦梗塞后的精神科問題,癡呆等。

腦梗塞的防治方案

1、腦梗塞的預防方法

積極治療誘發腦梗塞疾病是腦梗塞預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風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人群更要積極并控制疾病。吸煙、酗酒、作息時間不規律、不良情緒、高熱高脂肪的飲食結構必須避免和原因。注意季節環境的保健,比如冬季要注意保暖。

2、腦梗塞的治療方法

在疾病發展的不同時間,針對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措施。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