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

氣胸的概述

1、定義

氣胸(pneumothorax)是指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稱為氣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響使肺組織和臟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腫泡破裂,肺和支氣管內空氣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創傷引起者稱為創傷性氣胸;因疾病致肺組織自行破裂引起者稱“自發性氣胸”,如因治療或診斷所需人為地將空氣注入胸膜腔稱“人工氣胸”。氣胸又可分為閉合性氣胸、開放性氣胸及張力性氣胸。自發性氣胸多見于男性青壯年或患有慢支、肺氣腫、肺結核者。本病屬肺科急症之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時處理可治愈。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胸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青壯年男性,患有慢支、肺氣腫、肺結核者。

6、科室

呼吸科。

氣胸的典型症狀

1、氣胸的典型症狀

1.1、胸痛

胸痛是氣胸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多為突然出現的劇烈或是撕裂樣的疼痛,呼吸運動、咳嗽或胸部以及上膿活動可使得疼痛加重,疼痛以病變所在處最明顯。

1.2、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多數在胸痛之后即可出現,輕者表現為胸悶、憋氣,并逐漸加重。重者迅速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發鉗等,甚至發生休克,或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1.3、咳嗽

氣胸患者的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

1.4、休克

氣胸患者發生休克并不多見,一般見于張力性氣胸。因心臟、肺臟嚴重受壓、功能障礙所致。臨床表現為嚴重呼吸困難、發紺、出冷汗、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四肢濕冷等,可因循環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1.5、胸腔積氣

氣胸患者胸腔積氣多不明顯,如胸腔積氣增多,則見患側胸廓飽滿,呼吸運動減弱,叩診呈過度回響或鼓音,語顫音和呼吸音減低或消失。大量積氣時,氣管和心臟移向對側。右側氣胸時肝濁音界下降,左側氣胸時心濁音界消失。

2、氣胸的分類

2.1、外傷氣胸:常見各種胸部外傷,包括銳器刺傷及槍彈穿透傷肋骨骨折端錯位刺傷肺,以及診斷治療性醫療操作過程中的肺損傷,如針灸刺破肺活檢,人工氣胸等。

2.2、繼發性氣胸:為支氣管肺疾患破入胸腔形成氣胸。如慢性支氣管炎,塵肺支氣管哮喘等引起的阻塞性肺性疾患,肺間質纖維化,蜂窩肺和支氣管肺癌部分閉塞氣道產生的泡性肺氣腫和肺大泡,以及靠近胸膜的化膿性肺炎,肺膿腫結核性空洞,肺真菌病,先天性肺囊腫等。

2.3、特發性氣胸:指平時無呼吸道疾病病史,但胸膜下可有肺大泡,一旦破裂形成氣胸稱為特發性氣胸多見于瘦長體型的男性青壯年。

2.4、慢性氣胸:指氣胸經2個月尚無全復張者。其原因為:吸收困難的包裹性液氣胸,不易愈合的支氣談判胸膜瘺肺大泡或先天性支氣管囊腫形成的氣胸,以及與氣胸相通的氣道梗阻或萎縮肺覆以較厚的機理化包膜阻礙肺復張。

氣胸的病因病機

特發性氣胸:為健康者發生的氣胸,多發生于青年人,以男性多見。其原因推測為臟層胸膜下肺泡有先性發育的缺陷,是由于胸膜下微小氣腫泡破裂,氣體沿肺間質彌散聚集于臟層胸膜下形成氣胸。繼發性氣胸繼發于肺部慢性疾患,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并發肺氣腫或肺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矽肺、慢性肺結核、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囊性纖維化等),并發代償性肺大泡時,由于劇咳用力摒氣,呼吸道感染等誘因,肺泡內壓急驟升高,導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氣胸。其它原因的肺原發病變,如肺癌、肺膿腫、肺結核空洞、肺囊腫亦可直接侵犯胸膜引起氣胸。

氣胸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方法

1.1、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最可靠的方法可顯示肺萎縮程度,有無胸膜粘連、縱隔移位及胸腔積液等。氣胸側透明度增強,無肺理,肺萎縮于肺部,和氣胸交界處有清楚的細條狀肺邊緣,縱隔可向健側移位,尤其是張力性氣胸更顯著;少量氣胸則占據肺尖部位,使肺尖組織壓向肺門;如有液氣胸則見液平面。

1.2、CT對胸腔內少量氣體的診斷較為敏感。對反復發作的氣胸,慢性氣胸者觀察肺邊緣有否有造成氣胸的病變,如肺大泡,胸膜帶狀粘連,肺被牽拉,裂口不易閉合等。氣胸基本表現為胸膜腔內出現極低密度的氣體影,伴有肺組織不同程度的壓縮萎縮改變。

1.3、胸膜腔造影此方法可以明了胸膜表面的情況,易于明確氣胸的病因,當肺壓縮面積在30%~40%時行造影為宜,肺大泡表現為肺葉輪廓之內單個或多個囊狀低密度影;胸膜裂口表現為冒泡或噴霧現象,特別是當患者咳嗽時,由于肺內壓增高,此征象更為明顯。

1.4、胸腔鏡可以較容易地以現氣胸的病因,操作靈活,可達葉間裂、肺尖、肺門,幾乎滑盲區,觀察臟層胸膜有無裂口、胸膜下有無肺大泡及胸腔內有無粘連帶。

1.5、胸腔氣體分析運用胸腔氣體PAO、PACO及PAO比值三項指標,對判斷氣胸類型有一定意義。

2、診斷鑒別

2.1、症狀:取決于發生的快慢,肺萎縮程度和肺部原有的病變。患者常有咳嗽,提重,劇烈運動等誘因,典型症狀是突然發病,患側劇烈胸痛,繼之出現呼吸困難和刺激性干咳,少數患者發病緩慢,無明顯症狀。張力性氣胸患者呼吸困難顯著,紫紺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昏迷。

2.2、體征:小量氣胸時體征不明顯。氣胸在30%以上,患者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呼吸運動減弱,叩診呈鼓音,心、肝濁音區消失,語顫和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左側少量氣胸時;可在左心緣處聽到與心臟同步的劈拍聲,稱Hamman征,病人左側位吸氣時最清楚。大量氣胸可使心臟、氣管向健側移位,有水氣胸時可聞及胸內振水聲。

2.3、X線檢查:氣胸患部透亮度增加,無肺紋;肺向肺門處萎陷,當肺萎縮程度不一時也呈分葉狀。有時可見胸膜表面條狀或帶狀粘連,肺CT清楚可見肺壓縮的情況。

2.4、人工氣胸器檢查:能進一步證實氣胸,通過檢測胸內壓力,明確氣胸類型。臨床分三型。2.4.1、閉合型氣胸,2.4.2、開放性氣胸,2.2.3、張力性氣胸。

2.5、胸腔鏡檢:可使95%的自發性氣胸明確病因。

氣胸的并發症

1、血氣胸(hemopneumothorax)自發性氣胸引起胸膜粘連帶內的血管被撕裂所致。發病急驟,除胸悶、氣促外,胸痛呈持續加重,同時伴有頭昏、面色蒼白、脈細速、低血壓等。短時間內出現大量胸水體征,X線表現液氣平面。胸腔穿刺為全血。

2、慢性氣胸(chronicpneumothorax)指氣胸延續3個月以上不吸收者。肺擴張不完全的因素為:胸膜粘連帶牽引,使胸膜裂孔持續開放;裂孔穿過囊腫或肺組織,形成支氣管胸膜瘺;臟層胸膜表面纖維素沉著、機化,限制肺臟擴張;支氣管管腔內病變引起完全阻塞,使萎陷的肺臟不能重新充氣。

另還可并發液氣胸、支氣管胸膜瘺。不及時治療可因肺臟萎縮和縱隔受壓移位導致急性進行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氣胸的防治方案

1、氣胸的預防方法

1.1、戒煙。

1.2、保持情緒穩定,要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告知給醫生護士。

1.3、避免用力和屏氣動作,保持大便通暢,2天以上未解大便應采取有效措施。

1.4、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劇烈咳嗽。

2、氣胸的治療方法

2.1、西藥療法

2.1.1、休克應立即抗休克治療。

2.1.2、鎮痛胸部劇痛可給予可待因15~30mg,每日3次。

2.1.3、避免過度用力應保持大便通暢,可給小量導瀉藥。

2.1.4、鎮靜劑應用患者精神緊張煩躁可給安定。

2.1.5、控制感染繼發性氣胸,原發病感染易致胸腔感染,胸腔穿刺、留置吸引管也易引起感染,均需加用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霉素80萬U肌注,每日二次或靜脈給藥320萬U,每日2次,感染重可選用廣譜抗菌素。

2.1.6、止咳、祛痰、平喘有刺激性咳嗽或劇咳時可給氨酚待因一片,或可待因15~30mg,每日3次。止咳祛痰,可給甘草片3片,每日3次。必嗽平16mg,每日3次。達先片10mg,每日3次。平喘可給氨茶堿0~1g,每日3次。

2.1.7、月經性氣胸可給予激素治療,應用孕激素、雄激素、丹娜唑、Danazol、等,主要用于抑制卵巢的排卵及異位的宮內膜組織,但復發率高,長期服用副作用多,故一般認為只適用于症狀輕,難于接受手術及手術后復發者。

2.2、抽氣治療

2.2.1、負壓吸引,電機馬達與水封瓶之間接上調壓瓶,調整調壓管入水深度,吸引壓力維持在負壓5cm至12cm之間,連接抽氣,待肺全部復張后,夾管24~48小時后拔管。

2.2.2、人工氣胸器抽氣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于第2前肋間鎖骨中線外或第四前肋間腋前線處,常規消毒局麻、進針、測定初壓。抽氣結束后留針3分鐘,觀察胸內壓變化。

2.2.3、簡易抽氣法,用50~100ml無菌注射器,用膠管與針頭連接反復抽氣,排氣減壓,緩解症狀,使肺復張。如在沒有任何設備的條件下,可用小刀或粗針刺破胸壁,放出胸腔氣體,以便迅速減壓,以挽救生命。

2.2.4、套管針插管排氣減壓法,上述部位,常規消毒局麻后,用小刀切開皮膚2~3mm,插入帶針心的套管針達胸膜腔。退出針心,沿套管內壁插入塑料小導管。再退出套管針。塑料導管外端接水封瓶,以膠布固定于胸壁。

2.2.5、肋間切開引流術,上述部位常規消毒,局部麻醉,切開皮膚1.5~2cm沿肋骨上緣垂直分離皮下組織及肌層,刺破壁層胸膜,將7~8mm口徑的魚口狀橡皮管插入胸腔,切口縫線固定導管于胸壁上,導管接水封瓶接管的近端,其遠端入水深度為1cm。

關聯內容